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新疆目前共有4个地级市,按照设地级市的时间排序,第一个是乌鲁木齐市,第二个是克拉玛依市,第三个是吐鲁番市,第四个是哈密市 。那么作为新疆第二个地级市的克拉玛依市为什么起名叫做克拉玛依呢?为什么当初不叫“黑油山市”呢?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1号井喷油,克拉玛依油田就此被发现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1955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移交我国独资经营后,在汉语书面和口头语言中,一般都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如1955年1月拟定的《黑油山地区深探钻总体设计》 。在几乎所有正式场合和汉文文件中,都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 。但在有些文字资料和口头语言中,也有用克(喀)拉玛依的 。
1956年2月下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主席来油田视察,建议按照维吾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4月下旬,首先在石油部门的文件资料上开始直接或用括号加注的办法使用克拉玛依这一名称 。在决定更名为克拉玛依时,由于没有同时选定所用的汉字,造成一段时间几种不同用字并存的状况 。1956年5月17日,《新疆日报》在一篇报道中首次使用克拉玛依,编者还特别加以说明:“前译为喀拉玛依,为求统一起见,以后一律改为现名”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如果说别的城市或处交通要道或凭海临风或傍水而立,克拉玛依则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壮 。克拉玛依,还有什么能比油与之有更紧密的联系?
据《克拉玛依寻源》记载,今克拉玛依市区(黑油山)及其附近原名叫青石峡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早年写的《煤油矿节略》中谈到新疆石油矿时说:“塔城之青石峡矿,光绪二十四年俄领事曾商租开采,亦经婉词拒绝 。”文中所说的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这说明至少在19世纪末即开始把黑油山地区称为青石峡,并知道这里出石油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一、克拉玛依最早叫青石峡
目前最早标有青石峡这一地名及其地理位置的文献是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刊新疆舆图》 。按清末新疆行政区划,每个行政单元一幅图,共有府、厅、县图39幅,在塔城厅图上标有青石峡的名称 。当时,塔城厅的全称是塔尔巴哈台直隶厅,区域范围包括今塔城、额敏、裕民、托里、和布克赛尔5个市、县以及今克拉玛依市的一部分 。
清光绪末年的1907年到1908年由地方官吏撰修的《塔城直隶厅乡土志》称:“青石峡,有石油井,产煤油,俗称石油 。”
清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当时在新疆任布政使的著名近代学者王树楠在其所著的《新疆山脉志》卷六《北山二》中记载:“青石峡,其中多石油 。按:青石峡西北距城六百余里,在苏海图山南,与绥来交界,其地产石油,质极稠浓,晒则成块……”文中的“城”指塔城;绥来即玛纳斯,含今玛纳斯县、沙湾县、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的小拐 。黑油山流出的石油由于受氧化作用,密度高、黏度大,抗氧化稳定性差,与文中的“质极稠浓”完全相合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1911年由官府主持编修的新疆省志《新疆图志》中关于青石峡的描述,除《山脉六》中有与《新疆山脉图志》相同的记载外,在《实业二》中也有记载:“苏海图山之南有青石峡者,下产石油,伏流入于绥来,博罗通古油泉,其支衍也” 。
青石峡据何以得名?《克拉玛依寻源》记载:克拉玛依市区西北方向横切加依尔山地的吐孜沟(亦称吐孜阿根内沟)是通往塔城方向的山口,全长约60公里 。靠近克拉玛依一端将要出山口的四五公里处为一峡谷,宽六七十米,两侧岩壁陡峭,高一两百米,多是黑色或灰绿色变质岩 。山谷中有许多硕大的卵石,出山口后地面沙土被风吹走,均匀地铺着一层小卵石,大小卵石朝上的一面均有一层黑得发亮的被称为“沙漠漆”的氧化膜 。在汉语中,黑、绿、蓝三种颜色都可以称为青色,黑油山在出山口后不远处,青石峡或由此得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