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结束,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吗?
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实施改革,按照国发〔2015〕2号文和人社部发〔2015〕28号文件规定,2014年10月1日起,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待遇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了并轨制 。自此,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同企业职工一样,在职时单位和个人都要缴费,退休后才能领取养老金 。到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时间已满10年,过渡期结束,那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吗?我们首先来看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是什么意思,再看是否有过渡性养老金 。

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文章插图
1、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机关事业单位此次改革涉及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人员,这部分人也被叫做“中人”,由于改革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他们的待遇影响较大,因为有的人按照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更多,而有的人按照老办法计发的养老金更多 。为了确保待遇的平稳过渡,中人的养老金采取逐步过渡的原则计发,养老待遇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设置了10年的过渡期 。
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若按老办法计算,养老金更高,则直接按老办法计发,如果新办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更高,则以老办法为基数,每年增发超出部分的一定比例 。从2014年-2024年,每年增发10%,比如第一年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发放超出部分的20%,依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发放超出部分的100% 。

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过渡期内退休中人养老金补发并非过渡性养老金,而是退休中人养老金重新核算补发 。因此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结束,和有无过渡性养老金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接着来看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
2、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结束,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吗?过渡性养老金是工龄较长,且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才有的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10年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202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人员,养老待遇将按照新办法计发 。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构成,工龄较长且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还有一笔过渡性养老金,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65岁为101) 。
基础养老金=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x社保平均缴费指数x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 。
因此,过渡性养老金和机关事业单位的10年过渡期是两个概念,10年过渡期结束后,过渡性养老金仍然存在,只有等到所有退休人员均为2014年后参加工作的情况下,才没有过渡性养老金的存在 。

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

文章插图
过渡性养老金是对工龄较长的退休人员的照顾,也是他们应得的,因为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即使本人想参保缴费也没有渠道,所以将他们的连续工龄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体现了对他们工作的认可 。毕竟,有的退休较早的退休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很短,如果没有过渡性养老金,领到的养老金将会少之又少,这对他们十分不公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