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别人协助的时刻学会“蕴藉”

【求别人协助的时刻学会“蕴藉”】 求别人协助的时刻学会“蕴藉”
求别人协助的时刻学会“蕴藉”
大张由于办厂资金欠缺向同伙乞贷。他对老王说要借2万,对方说没钱。他又跟小李说要借10万,小李也说没那么多,大张又改口说“2万也行”,效果小李绝不犹豫地准许了。同是乞贷,直接说借2万没借到,先说借10万,再改口借2万,却借到了,这种征象可以用“留体面效应”来注释。
1975年,英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询问第一组受试者是否愿意花两年时间为一所小学当指点员,对方以种种理由婉拒;紧接着请求受试者带学生去公园玩2小时,效果一半人都准许了。
对第二组受试者,他直接要求对方带小学生玩,效果只有1/6的人准许。要求是一样的,只不外第一组做了铺垫,效果一定的回答高于第二组。这是由于,当人们拒绝了他人的一个要求后,会发生腼腆心理,愿意作出一点让步,给对方留点体面,使其获得知足。人际来往是自我价值意识的主要泉源,而别人的不愉快正是让自己不愉快的主要缘故原由之一。
这提醒我们,向别人求助时不要直奔主题,可以先向对方提出一个较难的请求,遭到婉拒后再提出真正想求助的问题,对方一样平常会欣然赞成这个小要求。
但“留体面效应”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它是否会发生作用,要害在于双方的亲密水平以及你的需求和合理水平。若是既无责任,又无义务,那么“先大后斜也没用。该效应照样一把双刃剑,善加行使可以使相同、交流事半功倍。但应记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容易行使他人的心理“软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