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听的广东粤剧和潮州音乐 广东音乐十大名曲欣赏

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 。内容广泛,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 。

最好听的广东粤剧和潮州音乐 广东音乐十大名曲欣赏

文章插图
在近代,广东小曲盛行一时,无论是戏曲伴奏、街头卖艺还是婚丧喜庆都要演奏它,而这种乐队演奏的乐曲,又叫做“八音”、“行街音乐”、“座堂乐” 。广东音乐的音响色彩清脆明亮、华美;旋律风格华彩、跳跃、活泼;乐曲结构多为短小单一的小品,很少有大型套曲 。
一、《步步高》
吕文成曲 。曲谱初刊于1938年沈允升着《琴弦乐谱》中 。作者是一位对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 。擅长演奏高胡,又善作曲,《步步高》是他的代表作,流传甚广 。创作中大胆采用新的表现手法,依情谱声,开门见山地迸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调 。乐曲中常采用乐汇的重复以积聚力量、向新的层次运动,或是渐层高涨,或呈渐次下落,旋律线的升降有序,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 。乐曲中也创新地采用了外来模进手法,但这样的采用非但没有失去作品的中国特点,反而别开生面,妙趣横生 。该曲的命名应该说与乐曲在结构层次上的递升递降有关 。
二、《彩云追月》
1935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乐曲灌制唱片 。《彩云追月》就是其中一首,创作于1935年 。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拨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
三、《雨打芭蕉》
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俦编着的《弦歌必读》,是广东音乐早期优秀曲目之一 。乐曲开始就以明快流畅的旋律,表达人们喜悦之情;接着一连串分裂的短句,节奏顿挫,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之声,始见芭蕉婆娑摇舞之态,极富南国情趣 。最早由粤乐名家吕文成等灌制唱片,演奏风格粗犷朴实,显示出广东音乐形成初期的清新格调 。解放初期,演奏者在乐队中增加笛和碰铃等乐器,演奏时充满热情,富有生气 。六十年代初,方汉又通过多声、配器等作曲手段加以改编,使乐曲更为优美动听,最后用高胡领奏的慢板尾句,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别有情趣 。
四、《双声恨》
广东音乐较早期的传统乐曲 。广东音乐的语言特色较浓厚 。乐曲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的怨恨,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乐曲一开始,如诉如怨,哀怨缠绵,通过羽调式的暗淡色彩,加之演奏时极其缓慢的速度,各种滑指的运用,音乐深沉悱恻,怨恨之声犹闻,凄怆之情犹见 。在旋律发展中一些特性音调常被重复使用或递变,这种旋律发展中的重复性与人们在倾诉衷肠时的感情语言的复叙是相一致的,因而音乐非常感人 。中段曲调转换,调式和旋律色彩的鲜明对比,表现的情绪更为深沉,此恨绵绵,愁绪万千 。最后的流水板,反复演奏,速度渐次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 。节奏明朗有力,旋律轻快,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五、《杨翠喜》
乐曲流畅悠扬,展现了广东音乐的清新秀丽、旋律明快的特点 。
六、《寒鸦戏水》
《饿马摇玲》原是一首以琵琶为主奏乐器的乐曲 。为广东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何柳堂传谱,约在1920年已流行 。乐曲旋律生动活泼,以不稳定的节奏和顿音等音型,刻画饿马摇铃的形象 。曲调采用七声宫调式,在旋律进行中突出运用Si、fa两音,颇具特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