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妾吃妾的朝代高官张巡为何被称为忠烈之士
《新唐书》的传文,也只提杀妾食妾,不提食尽城中妇孺,也许是作者以为,妾是自家人,杀也罢吃也罢,近于以私奉公,无可厚非。
什么事是以任何捏词都不能做的?或者,有没有无论若何也不能做的事?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惋惜未曾仔细讨论,而且行不义与杀不辜并举,降低了这个命题的意义。再说,孟子也讲权变,这一主张在他的道德系统中到底居何位置,不能确知。
唐代张巡,是极著名的忠臣义士。安史之乱,张巡恪守睢阳,城破被执,骂贼而死。他的故事人人皆知,不用多说。这样一位大忠臣,乱后议封赠时,居然有争论。原来张巡守城,粮草隔离,连老鼠都吃光了,士气降低。这时张巡杀死自己的妾,把她的肉分给将士吃。以此为劈头,先以城中妇女为食,食尽,则食老幼,共食三万人。城破时,国民只剩下四百余人。许多名士纷纷请求表彰张巡,这种意见终于占了优势,张巡被追赠为多数督,立祠祭祀。
至于食人一节,李翰在《张巡中丞传》中说,食人是欠好的,但既非本意,且“仓黄之罪轻,中兴之功重”,——食人过小,守城功大,人无完人,不要叱责叱责。这即是历代的主流意见。至于杀妾及食人一节,究竟是不太好的事,连舌长如韩愈者,在给《张中丞传》做的序文中也觉难以为言,爽性略过不提。《新唐书》的传文,也只提杀妾食妾,不提食尽城中妇孺,也许是作者以为,妾是自家人,杀也罢吃也罢,近于以私奉公,无可厚非。
中国式的道德观是一张价值表,排在高处的,可以压过低处的,若是最高的一条不是“不得以人为手段”,那么,有太多的名义,随手拈来,便可用来杀人。古代杀妻、食子之类的事,代不停书。杀妾饷军,在张巡之前,便有三国时的臧洪,之后又有金国的乌库哩海罕。
汉末有一个叫管秋阳的人,和弟弟及一个同伴,三人出行,粮绝,与弟弟共杀同伴,食而得活。孔融议论说,管秋阳爱祖先遗体(自己的身体,祖先所遗,珍惜是谓孝),吃同伴不算错,横竖这人又不是什么至交密友,那么,不外如“禽兽而能言耳”。——孔融好为偏激之论,但他的主张,用传统的语言,竟难以批判。
俗谚说“两人不看井,三人不出门”,信矣。您想啊,只要两小我私人一商议,就拥有了多数的名义。鲁迅说掀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幸好我们还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另一种议论,如金朝的王若虚,与人论张巡事,人问杀人“为己不能,为国何害”,王若虚说:“为己与为国等耳,天下只有一个是。”人又说“图大事者掉臂其小”,王若虚说:“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其他如王通说的“不以天下易一夫之命”,王夫之所说的“无论城之生死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能者,人相食也”,袁枚说的残忍的缘故原由纵然差异,残忍总是残忍。正是这些议论,使人读史时仍存一些信心。
清代王士禛,讲过一个鬼故事,说的是张巡妾的后身向张巡的后身索命。值得注重的,是她在故事里说出这样一句话:“君为忠臣,吾有何罪?”读此知人的同情心,虽经千年碾磨,终于不灭。不外纪晓岚又反驳说:“古来忠臣仗节,覆宗族,糜妻子者,不知凡几,使人人索命,天地间无纲常矣。”——一点错也没有,原本就是那样。
【杀妾吃妾的朝代高官张巡为何被称为忠烈之士】明代有一部戏曲,叫《双忠记》,须读此剧,才知若何“仗义杀人”。剧中张巡要杀妾,心中不舍,可见是有情有义的男人;然后,那位娘子不待张巡启齿,自己先猜出来,又免去了张巡的启齿之难。下一步,张巡示意“心凄切,心哽咽,不因王事何忍别”,听着倒像是要自杀,他的妾则很知大义地说“臣死君,妾死夫,理所当,情何辜”,对这位吃人男子,不只不埋怨,反而要“今生未了,又结下世缘”。——敢情被吃一回,还不外瘾。许多事情,都如《双忠记》之于张巡事,涂饰一番,便成高节,成大义,成美谈。新文化运动时,人人都骂礼教杀人。着实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卖力劝人宁愿被杀,以及将惨状叙述为妙事耳。顺便说一句,《双忠记》在京剧和粤剧里还在唱,只管版本差异。
- 黄荆盆景叶尖发黑的原因解决方法有哪些
- 漂泊风尘却爱国的奇女子柳如是生不逢辰的一生
- 适合家里养的木本植物有哪些
- 带你了解最长列车名单 世界上最长的火车
- 快来看看你喜欢那一台豪车 全球最贵的豪车排行榜
- 最受喜爱的户外20大知名多用途冲锋衣 世界冲锋衣品牌排行
- 花盆里放鹅卵石的作用有哪些好处
- 苹果树盆栽叶子干焦怎么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职场女性别太看重仙颜的作用
- 为什么有的同事拒绝亲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