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简要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意境美




望庐山瀑布简要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意境美

文章插图



《望庐山瀑布》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首先,讲讲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想法 。
李白一生,有好几次来过庐山 。他在庐山写了好多歌颂这里秀丽景色的诗篇 。安史之乱时,五十来岁的李白正在庐山隐居 。有人说,这首诗就写在这个时期;也有人说,是写在他最后一次到庐山之后 。究竟那种说法对呢?我们认为,这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我们主要应当弄清楚的是李白写这首诗的心情 。
这里啰嗦一下:有人问李白有坟墓吗?在哪里?回答:有,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这个墓距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 。坟墓用青石砌成,坟墓前竖立一方“唐名贤李太白之墓”青石碑刻,相传为杜甫手书 。2006年,李白墓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其次,解释几个词语 。
1.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 。2.香炉:指香炉峰 。因为它的样子很像香炉,所以起名叫香炉峰 。3.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4.疑:好像,不能讲成怀疑 。5.九天:形容天高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层),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
最后,赏析这首诗 。
李白这首诗脍炙人口,历代好多学者都做过解析 。我们这里逐句讲讲这首诗的四个比喻与四个字的妙用 。
第一句是“日照香炉生紫烟” 。
注解已经说过,“香炉”是指香炉峰 。如果不注解,读者可以把它当作香炉理解,也可以有一番说道:你看,太阳照在香炉上,香炉上正升起了袅袅紫烟 。但,这样说,与后面的“瀑布”就连不上了 。其实,李白在这里是暗用了比喻:太阳照射着香炉峰上飘动着的云雾,那云雾就像从香炉里升起的紫烟 。请注意:那可是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不然,写“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显得没有根据了 。
那么,为什么说是紫烟,而不说是别的颜色的烟呢?原来,李白是早晨去望瀑布的 。早晨太阳的红光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那时矗立于蓝天里的香炉峰顶,正好飘动着一团团的云雾;红色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白色的云雾,这三种颜色融合在一起,展现在李白眼前的,岂不是“紫烟”吗?而香炉里升起来的,为我们所熟悉的,不也正是紫烟吗?李白运用比喻之妙可知矣!
再说“生”字的妙用 。“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中的“生”字,也可以写成“腾”、“升”、“蒙”、“袅”等等,为什么诗人偏偏要用“生”字呢?因为,只有“生”字,才能使香炉峰获得生命,使人感到,那紫烟是有灵性的香炉峰创造出来的 。而且,为后面的诗句作了铺垫,即为写瀑布设置了奇特的背景 。
第二句是“遥看瀑布挂前川” 。
“遥看瀑布”四个字照应了题目 。对于“挂前川”三个字,不少书籍与报刊上,或回避不讲,或解释不妥 。其实,这句仍然是比喻的手法 。川,是指河流;“挂前川”,意思是说,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观赏者的眼前 。
这句中,“挂”字用得更妙 。妙在何处?一是化动为静,暗中又藏着一个比喻,使聪明的读者想到,诗人又把瀑布比成一条悬挂在绝壁上的白色丝绸,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来;二是由“川(河流)”顺理成章地引出后面的“银河” 。
第三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
有人说“三千尺”是“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是误解,也证明解析者并未观看过庐山瀑布 。我们到过庐山,原来用肉眼看,从香炉峰顶,往下看到下面的潭水,那瀑布的长度足有一千米,也就是一公里;而三千尺就是一公里呀!如果按唐代的尺子的长度计算,庐山瀑布就显得更长了 。所以,这句诗里的“三千尺”不是夸张,而是实写 。再说,如果为了突出“山的高峻”,为什么不干脆写成“三千丈”呢?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的诗句,那才是夸张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