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三 )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6、陨石
做观赏石,陨石跟化石一样,要有奇特性 。陨石做为天外之物,本身就具有观赏性、科研性 。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三、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简单来说,中国(包括日韩等东南亚国家)赏石文化属人文史哲学科,而西方赏石文化属自然科学;中国赏石是汪洋恣肆的感性理解,西方赏石是由浅入深的理性思考 。
中国赏石文化重在赏字,即因人而赏,随心所欲,主观体验,由人赋予天然岩石文学历史哲学内涵及美学韵味;西方赏石文化重在石上,赏是以探索精神对生物化石、陨石、矿物晶石等石头进行科学研究,搞懂客体石头的成因机理 。
中国赏石需要抚玩品赏,人石交融,与石为伴,拥石而眠(如米芾石癫);而西方赏石把石头从外到里研究完了,就丢在展厅陈列 。
中国赏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不仅王侯将相文人雅士痴石,广大老百姓也爱石成瘾 。赏石在中国已经形成一种传统、习俗及文化 。西方赏石的历史始于工业革命矿石学的产生,其历史短,没有文化沉淀 。
中外赏石文化的共同点在于:赏石的天然性及独特性 。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赏石
四、赏石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赏石
(一)石头的审美文化与审丑文化
玉石文化(印砚石也属广义石之美者玉石)即是石头的审美文化,而观赏石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石头审丑文化 。
儒家推崇美玉,以玉喻人示德,把玉伦理化道德化 。《说文解字》称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与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契合,这便是玉石文化的审美基础 。
道家佛家推崇奇石,崇尚自然融合,反对任何人为加工 。这种赏天然奇石行为冲破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儒家审美文化束缚,映衬了道家佛家归隐山林的隐士情结与孤高洒脱的出世寄托 。
玉石经过人为的雕琢切磨而变美,一般是士大夫阶层必备言志喻德之物;奇石虽相貌怪异,却是天然雕琢,性纯质坚,雅俗共赏 。
(二)传统赏石文化与现代赏石文化
1、传统赏石文化
古代传统赏石,赏的是天然山石“瘦透漏皱”的石形及“清奇顽拙”的石韵 。主要有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等四大名石 。
传统赏石是一种审丑文化,审丑鼻祖白居易说“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苏东坡说“石文而丑”,郑板桥说“丑而雄,丑而秀” 。
石癫米芾总结四字赏石秘诀“瘦透漏皱”,每个字都有丑意,又有“清奇顽拙”石韵,更有道家隐士风骨,峻山峭岭风采 。
传统赏石文化这种审丑精神,也是古代名人雅士的自嘲精神,孤高情怀,更是道家高士隐居山林所追寻的清新脱俗的理想境界,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大雅之风 。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2、现代赏石文化
现代赏石不再刻意追求石的瘦透漏皱(即丑),除了对石型、纹、韵讲究外,对石的质地及色彩也十分重视 。如海派赏石流派(以上海的海派文化为基础)广纳奇石,唯美就收,精细赏石(质型色纹韵),不再仅以传统四大名石为赏石对象 。
现代赏石多少受西方文化影响,除了继承发扬传统赏石文化,更加理性和科学 。这种理性是运用质地组分分析、色彩研究、对称原理,黄金分割等各种工具方法,对各种自然石头进行观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