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石头最早作为功能性建筑石材走进人类生活 。随着人类对石头的了解、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精美的宝玉石,开发出一些功能性石头,如印石砚石等 。工业革命后,石头主要作为矿石原料应用在各行各业中 。
中国人在建设家园庭院时,对石头情有独钟,有“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斋无石不雅”说法 。由此形成宝玉石/印砚石/观赏石等各种赏石文化及石器文化 。
宝玉石及印砚石主要是石头审美文化,而观赏石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石头审丑文化,统归为赏石文化 。而赏石文化与石器文化又构成石文化 。石文化与矿石文化基本上就组成整个石头文化了 。
很多时期,这些石文化都是交融在一起的,宝玉石印砚石(原石)都可以做观赏石,宝玉石可以做印砚石,印砚石也可以是宝玉石 。只是,中国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宝玉石、印砚石、观赏石文化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分开传承,才能系统性展现中国石文化的无穷魅力,不至于一锅烩成浆糊 。
本文力求能够讲清楚这种观赏石审丑文化,简介中国观赏石大全 。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一、什么是观赏石
顾名思义,用来观赏的石头叫观赏石 。
美石一般都归属于宝玉石、印砚石类了,所以,非美的石头必须奇才有猎奇、观赏的价值,观赏石便由奇石延续而来,并发展出独特的石头审丑文化 。
这类奇石又叫丑石、怪石、供石、案石、玩石、趣石、珍石、文石、寿石(韩国叫法)、禅石、雅石、灵石、水石(日本叫法)、孤赏石等,赏石悟道,产生石道,即赏石文化及艺术 。
审丑其实审的是石头的奇与怪,看石头外观,从其形态、颜色、纹路看(悟)出奇珍的观赏韵味,一般很少刻意评估其内在质地(宝玉石印砚石必须看质地),只要外表看(摸)起来有这种韵味即可 。
从一堆石头山里生出一块奇石,进入园厅居斋,变成人见人爱、千形万象的观赏石,丑石升华成石艺,石艺又赋予了丑石文化,人石交融,自然奇石与人文观审结合才产生观赏石文化与艺术 。
石文化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然后有了宝玉石等赏石审美文化 。到了魏晋时期,园苑厅室中的观赏石才从赏石文化中独立开来,成了供石、案石,被赋予了人文精神及情怀 。
唐宋时期,观赏石文化随着中华文化的兴盛而成熟 。从皇帝、权臣到文人雅士,爱石成癖成痴的名人数不胜数 。水浒里的花石纲就是满足宋徽宗石癖而产生的 。唐后主李煜除了擅长诗词歌赋,酷爱灵璧石,他有一块灵璧研山石,是观赏石界的传奇 。
中外观赏石文化比较 中国观赏石大全

文章插图
灵璧研山石
都知道唐朝牛李党争,却不知道这两位权臣都有共同的爱好,嗜石成痴 。白居易爱石成癖,“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
抱着石头睡觉的米芾爱石已经到了痴癫地步,米癫拜石成了石头收藏界的经典故事 。据南宋《云林石谱》记载,当时全国各地有116种奇石 。
明清至现代,是对观赏石文化进行传承及完善阶段,很多学者玩家已经用科学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观赏石,使传统感性赏石文化上升到理性科学研究赏石,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其实观赏石,观的就是石的意境,赏的是石的韵味 。观赏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儒释道文化交融在一起 。
儒家强调天地自然和谐之美;道家法自然,崇无为;佛讲禅意,人与自然融通,随缘 。赏石文化追求的那种意境及韵味就是基于儒释道文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