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后慈安突然暴毙是因干涉慈禧私情?

慈安太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天生就是个贵族,在咸丰二年钮祜禄氏被封贞嫔,后来又加封为贞贵妃,她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不久就被咸丰帝立为皇后。
1861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带着众妃嫔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咸丰帝原来身体就不好,在加上惊吓和一路奔波,到承德后不久就病倒了。由于皇帝病倒,所以,除了奕之外的王公大臣们也都在热河伴驾。
到了七月,咸丰帝的病情突然恶化。慌忙召亲王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觐见,嘱托后事。由于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才刚满六岁,咸丰只好效仿太宗顺治命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安排好后事不久,咸丰帝就驾崩了。咸丰死后,年方六岁的载淳继承了皇位,年号祺祥。尊奉刚满二十五岁的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也就是后人所称的的东太后和西太后。
咸丰帝去世之前,既怕八大臣会谋权篡位,又怕慈禧擅权专政。于是,他一方面安排八大臣“赞襄”政务,另一方面又通过控制在两太后手中的“朱批”御玺来牵制八大臣。据说咸丰还在世的时候,就发现慈禧为人心狠手辣,害怕她将来母以子贵,会擅权专政。
八大臣之首的肃顺也曾极力劝咸丰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故事除掉那拉氏,以防止后宫擅政。但咸丰念于感情,不忍下手。所以,咸丰崩俎之后,慈禧太后对于辅政的八大臣极为不满。为了能够独揽大权,慈禧太后联合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开始密谋一场宫廷的政变。
按照祖制,咸丰帝死后,应该由咸丰帝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辅政,但是由于咸丰帝对他心存猜忌,奕被排除在辅政大臣之外,因此他对八大臣辅政也极为不满。慈禧太后秘派自己的心腹太监安得海进京召恭亲王奕借口奔丧前来承德商量。同奕商量好之后,一场暗藏杀机的宫廷政变就悄悄的展开了。
【东太后慈安突然暴毙是因干涉慈禧私情?】八大臣理政后不久,御史董元醇忽然上折,要请两宫皇太后垂帘训政。遭到肃顺等人的责斥。慈禧太后便借着八大臣要求处置董元醇的机会,到东太后慈安那说怡亲王等人独断独行,批谕一切,似乎要发动政,谋夺帝位。
我们姐妹也应该加紧采取措施,争取自己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本无意于垂帘,但被慈禧这么一说,以为真的是事态紧急,便同意拟除掉八大臣的懿旨。慈禧得到懿旨之后,便联合在北京的奕。回京的途中,逮捕了八大臣。
宣布由自己和慈安太后亲自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慈禧虽然是皇帝的生母,但由于慈安曾经是正宫皇后,所以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虽然,慈安太后生性平和,很少干涉政事,朝政大权实际上操纵在慈禧的手中,但这种地位的差别还是为她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一丝隐患。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
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称慈禧太后。因慈安居信在紫禁城东路的钟粹宫,故称“东太后”,慈禧居住在西路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一种说法,说慈安太后是因为和慈禧赌气自杀而死。据《清稗类钞》记载,祺祥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执掌朝廷的大权。慈安因为天性平和,不喜多问政事,所以朝政实际上是处于慈禧太后一人的控制之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