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好心未必得到别人理解 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话通常被用来形容人不识好歹 。
原来吕洞宾成仙之前才华横溢,而且又颇有些财产,喜欢做一些乐善好施的好事 。但是就是科考不利,每次都是皇榜尽头是孙山,他名更在孙山后 。无论如何努力就是屡屡不中 。后来自己也就逐渐想开,不再热衷功名,每天寄情山水,反倒落个清闲自在 。
一日,他救助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落魄少年,名叫苟尧 。原来苟尧家乡发了一场大水,亲人也都被淹死了,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但也是举目无亲,无家可归四处流浪 。
吕洞宾一看少年虽然衣衫褴褛,但是眉清目秀,说话也本份 。就起了爱心,把少年收留下来,并且供少年读书,心想或许这苟尧能实现自己科举不第的梦想 。而且这苟尧也十分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刻苦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不负大哥吕洞宾的期望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不知不觉中苟尧在吕洞宾家中已经度过了两个春秋,苟尧也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翩翩公子,而且读书也大有长进 。
一天,吕洞宾和夫人就商量,这苟尧在这两年多了,也当做亲弟弟看待,现在年龄也大了,也该给他定一门亲事了 。夫人也十分同意 。
吕洞宾跟苟尧一说,苟尧直摇头说:“我现在还在读书,生活全靠大哥接济,现在还一事无成,怎能考虑婚事?”吕洞宾说:“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学习固当努力,但亲事还是要定的 。”
苟尧见大哥坚持,也就点头同意了,说:“一切全凭大哥操办 。
古时定亲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 。苟尧无父无母,在吕洞宾夫妇的一力操持下,选了一户合适的人家定了亲,选定黄道吉日就准备成亲 。
到了成亲这天,拜完花堂苟尧就要入洞房了,这时吕洞宾把苟尧拦住说:“兄弟,大哥有事跟你说 。今天本是你成亲的吉日,可这头三宿我替你,你还在书房读书 。”
这苟尧不愿意了,心想这个大哥平时待我挺好,为人处世也很正直,今天怎么能提出这样不要脸的话呢?可回头一想,自己现在还寄人篱下,生活都靠人接济,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自己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也没有别的更好选择,也只得同意了 。
这几天苟尧在书房里是闷闷不乐,总认为吕洞宾不是这样不要脸的人,可现在所做之事真让人想不通 。这几日可谓饱受屈辱、度日如年,恨自己一事无成,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报今日之辱 。
再说吕洞宾天很晚了才来到洞房,新娘见他进来也没敢说什么,吕洞宾就背对新娘坐在桌前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
就这样两人谁也没说话,又过了一会,新娘忍不住说:“相公,天不早了,该休息了 。”吕洞宾也没搭话,新娘子也没敢再说,自己也累了就放下幔子合衣睡着了 。天亮了,吕洞宾就吹熄灭灯悄悄退出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
到了第四天晚上,该苟尧入洞房了 。苟尧忐忑不安的进入洞房,说:“娘子这几日辛苦了 。”新娘说:“相公说哪里话,这几天晚上你一直读书到天亮,才是真正的辛苦了,可是要注意身体呀!”苟尧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我大哥不是猥琐小人,是怕我娶妻之后只贪恋洞房花烛夜,忘却金榜题名梦想 。从此对大哥更是佩服不已,苟尧也是加倍努力读书,新娘对他也是百般理解照顾,学业突飞猛进,乡试、省试顺利通过 。
这一年又到了大比之年,苟尧要到京城进行殿试 。新娘打点好行装,吕洞宾夫妇支援了大笔银子,千叮咛万嘱咐之后就意气风发的上路追求梦想去了 。
苟尧这几年功夫确实没白下,一举夺魁点了头名状元 。每天披红戴绿一路夸官,最终在京城做了官 。过了数月,状元回乡接家眷,吕洞宾夫妇也是万分高兴,敲锣打鼓大摆筵席半个月,送走了状元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