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以前叫什么名字?带你了解洛阳十三个王朝风雨变迁( 二 )


战国时 , 始有雒阳之名 。洛河古时名雒水 , 其位居雒水之北 , “水北为阳” , 故名雒阳 。此名既为地理区域名亦为城名 , 一直沿用 。秦朝时 , 五行学说盛行 , 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 , 认为周得火德 , 秦代周 , 应为水德 , 因此改雒阳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 , 因汉尚火德 , 复名雒阳 。三国时魏以魏为土行 , “水得土而乃流 , 土得水而柔” , 改为“洛阳” , 后世沿用至今 , 唯明朝光宗朱常洛为讳“洛”字改“洛”为“雒” 。
西晋以洛阳为都 ,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使洛阳一带成为河洛丘墟 。后来成为羯族石勒后赵政权的南都 。隋朝建立 , 袭北周之制 , 以洛阳为陪都 , 称“东京” 。隋炀帝对东京进行大规模营建称“东都” , 并迁都洛阳 。唐初建洛阳宫 。657年 , 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徙居洛阳 , 封洛阳为“东都” 。武则天建武周政权改东都为“神都”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称东京 。
五代时 , 后梁、后唐、后晋均以洛阳为都 , 后汉、后周、北宋、金为陪都 。后梁称“西都” , 后唐称“雒京” , 后晋至北宋称“西京” , 金称“中京” 。
司马光云:“若问古今兴废事 , 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地名的历史变迁 , 是一部洛阳的兴衰史 , 是中国历史兴衰演变的缩影 。
洛阳都有哪几个朝代建都

河南洛阳以前叫什么名字?带你了解洛阳十三个王朝风雨变迁

文章插图
首先是夏朝 , 所居帝王是太康、仲康、夏桀;商朝的所居帝王是商汤至仲丁 , 西周前1040年建都 , 前771年结束 , 传位11人 。另外还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东汉的建都时间是25年-190年 , 从光武帝到献帝 , 一共12帝;曹魏的建都时间是220年-265年 , 从文帝到元帝 , 总共5帝;西晋的建都时间是265年-316年 , 从武帝到怀帝 , 一共4帝;北魏在洛阳建都时间是493年-534年 , 所居帝王是孝文帝-孝武帝;隋朝在此地的建都时间是606年-619年 , 所居帝王是炀帝和皇泰帝 。
洛阳经历了十三个王朝风雨变迁
在中国历史上 , 有许多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 , 比如西安、北京、洛阳、南京、杭州、安阳、开封、咸阳 。
其实 , 所谓“六朝古都” , 就是一个概数 , 意思是说这些城市在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建都立国 。
比如说洛阳 , 何止是六朝古都 。在历史上 , 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 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 曾经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立国 , 他们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元、魏、隋、唐(包括武周)、后梁、后唐 。
洛阳市 , 简称“洛” , 别称斟鄩(zhēn xún)、西亳、洛邑、成周、东都、雒阳、洛京、京洛、神都等 。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 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 , 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chán)、涧等河流的台地上 , 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