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的注音 不禁读什么音( 二 )


“拥”,仄声,读yǒng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
“听”字两读:一音tīng,一音tìng 。不分用法,视格律而定 。按照词牌《定风波》格律,首句第二字必须仄声,因此这个“听”字须读tìng 。
平生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龚自珍)
此处“听”字为七律的韵脚,平声,只能读tīng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
“过”字两读:一音guō,一音guò 。此处是律诗韵脚,只能读guō 。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苏轼)
这是一首七律的第二联,“过”字处须用仄声,读guò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
“醒”字两读:一音xīng,一音xǐng 。此处“醒”字与“请
君为我倾耳听”的“听”、“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名”等平声字押韵,读xīng 。
睡醒长嘘一欠伸,茫茫洚水望无津 。(郑珍)
这是清人郑珍七律《岁暮有感》的首联,首句“醒”字处须是仄声,读xǐng 。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杜牧)
“凭”字两读:一音píng,一音pìng 。此处“凭”字仄声,读pìng 。“凭”字仄读,一般后接一个具体事物,繁体字仍写作“凭” 。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陈与义)
此处“凭”字是平声,读píng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场”字古音平声,读cháng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俱”字古音平声,读jū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李商隐)
“教”字两读:一音jiāo,一音jiào 。作“使,令”义时,
平声,读jiāo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此处“教”字仄声,读jiào 。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李商隐)
“令”字两读:一音líng,一音lìng 。作动词“使令”义时,平声,读líng 。“走传车”的“传”字两读:一音chuán,一音zhuàn 。此处仄声,读zhuàn 。“车”字也两读:一音chē,在下平六麻韵;一音jū,在上平六鱼韵 。李商隐《筹笔驿》押的
是鱼韵,因此“车”字读jū 。
存殁令名传,青青松柏田 。(李颀)
“令”字作“美好”义或作名词“命令”义时,仄声,读lìng 。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苏轼)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忘”字在诗词里一般作平声,读wáng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李商隐)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苏轼)
“望”字两读:一音wáng,一音wàng 。作名词时是仄声,作动词时两音皆可 。以上两个“望”字,所处位置须是平声,读wáng 。

痴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苏轼)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那”,古代兼具“哪”字的功能,平声,读nuó,不读nǎ 。
阴阳舒惨刹那间,刺使天高见一斑 。(刘过)
“刹那”的“那”,平声,读nuó,不读nà 。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杜牧)
“无那”是成词,“无奈”的意思,此用法里的“那”,仄
声,读nà 。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龚自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