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历史沿革
陵城区在夏、商、周时属鬲氏国,春秋时属齐西偏地(襄王二十五年置重丘于今陵县) 。
战国中期属赵地,秦行郡县制,在境内神头镇置厌次县,属齐郡平原地,西汉末废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 。初属韩信为王的齐国,后改属青州平原郡 。公元9年,王莽篡汉,设定安公国,辖平原、安德、漯阴、鬲县、重丘五县,治所安德(今陵县城) 。
东汉建武元年(25),光武帝刘秀废定安公国,改称安德国;三国时,安德国降为安德县,属青州平原郡 。
晋建国后,安德县复为安德公国;公元318年,安德公国复称安德县,属冀州平原郡 。
南北朝时,安德置郡,称安德郡,治所在今陵县 。
隋开皇三年(583),安德郡改称德州,州治安德(今陵县城) 。隋大业三年(607)改德州为平原郡 。
唐武德元年(618),又把平原郡改为德州 。天宝元年(742)复为平原郡 。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德州,直至元代 。州治、郡治均在安德,又是安德县治 。现今的德州,原称将陵县 。元宪宗二年(1252)升江陵县为州,称陵州 。
明洪武元年(1368),复为江陵县 。明洪武七年(1374),将陵县与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迁至将陵县城,即今之德州 。明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安德县,改称陵县,今陵县之名始于此 。
清朝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德州 。
民国初陵县未变,唯将德州改为德县 。陵、德二县均属济西道,后改属德临道 。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 。1943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吴匡五县长,改陵县为匡五县,至1949年复称陵县 。
1952年陵县与德县合并称德县,县城在今陵县城 。1958年又与平原县合并称平原县,平原县城改为德陵镇 。1961年与平原县分治,仍为德县,当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复称陵县 。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陵县撤销,设立陵城区 。
行政区划
1949年,遵照政务院关于取消以人名命地名的指示,改匡五县为陵县 。
1952年6月,德县与陵县合并,称德县 。将原德县的三十里铺区、李桥区划归平原县;将原陵县的柏林区、姜家乡(属郑家寨区)划归临邑县 。撤销罗院、魏集、董屠、东堂四区,增设土桥区 。全县共划为11个区,辖929个村 。一区(城关区)辖82个村 。
1956年3月,撤销德平县 。原德平县的姜家、糜镇两区划归德平县 。德县撤销徽王庄、凤凰店两个区,分别划入边临镇、官道孙和城关、神头、郑家寨各区 。全县仍辖11个区,总计1,180个村 。
1958年1月,撤区划乡,全县划为26个乡 。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全县划为十个人民公社、793个大队,共1,186个村 。
1958年12月10日,德县、平原两县合并,称平原县 。曹村公社划归德州市 。
1961年7月,德县由平原县分出,仍称德县,经国务院批准,当年十月复称陵县 。将县境西南部的大曹庄、水萝卜李、坡张庄、贺庄、抬头寺、齐庄、大赵、小赵、毛庄、武庄、南双庙、贾庄、杨胡店、刘集、安庄、沟李庄、宋堂、东屯、西屯、前李、后李、大史、叶园、王律庄、小王25村划归平原县 。这时陵县辖九个公社,1,075个村 。
1964年12月,区划调整,河北省吳桥县的赵虎、赵寨、赵芙蓉、大刘汉四社和原属河北省宁津县减河以南部分村;德州市的曹村、十二里庄、袁桥三社;临邑县的董家河、大田、东田、基山、新集、于家、梅家、小许家、修家、徐家阁(前徐家、后徐家、张家、堤口王家、西贾家、)十村,划归陵县 。他将西南部1961年7月划归平原县的25村划回18个村 。
- 平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山东平阴县属于哪个市
- 宝兴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宝兴县属于四川省哪个市
- 沂南县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沂南县属于山东哪个市
- 连州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广东省连州市属于哪个市
- 高陵区目前哪个房子值得买 高陵房价走势
- 海珠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海珠区是哪个省哪个市
- 三水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广东省三水区属于哪个市
- 涪陵区属于哪个市?涪陵区下辖14个镇介绍
- 克拉玛依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克拉玛依市属于哪个地区管辖
- 揭东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揭东区属于哪个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