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头条大砍历史
海珠区是广东省广州市的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中部,北部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隔珠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区、荔湾区(含芳村)、番禺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0.40平方公里 。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
海珠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西北部往东为一系列略有起伏的低丘岗峦,最高处的圣堂岗海拔54.3米 。东南部为平原,河网密布,海拔10米以下 。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区南部,北部与荔湾、越秀、天河区隔江相邻,东部、西部、南部分别与黄埔、荔湾(原芳村)、番禺区相望 。区域的主体为海珠岛(河南岛),此外还有官洲岛和丫髻沙岛 。
历史沿革
海珠地区(河南地区)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时期属楚 。秦代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设南海郡,海珠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 。汉高祖三年(前204),南海郡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称南武帝,属南越国番禺 。汉元鼎六年(前111),汉军平南越国,复置南海郡,属南海郡番禺县 。三国黄武五年(226),东吴划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等4郡,属广州南海郡番禺县 。隋代开皇十年(590),撤番禺县为南海县,属广州总管府南海县,唐代武德四年(621)复置番禺县(另有一说是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仍属广州番禺县,当时县治设在“江南洲”(今海珠地区) 。宋开宝五年(972),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属广州府南海县 。此后,从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海珠地区一直隶属番禺县管辖 。
民国10年(1921),海珠地区的城区(市区)部分划归广州市管辖,广州市区界线至河南小港(今云桂晓港公园附近) 。民国26年7月,原属番禺县的河南乡村(今新滘地区)部分划归广州市管辖 。至此,整个海珠地区已隶属广州市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乡村部分暂归番禺县代管,抗战胜利后复归广州市管辖 。
建国后,1950年7月广州市政府将海珠地区城区部分的3个区合并,成立河南区人民政府 。1955年2月改称河南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5月实行城市人民公社化,河南区同时称海珠人民公社(仍由区人委行使行政职能) 。1960年8月,河南区人民委员会改称海珠区人民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3月,成立海珠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2月,成立海珠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改称海珠区人民政府 。
1986年6月,赤岗街道和新滘镇划入海珠区 。
1993年至1994年11月,海珠区与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县等周边县、区开展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完成区域之间的界线勘定约40千米,制定《海珠区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意见》 。
行政区划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对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
1949年11月,将沥滘、敦和、公和区合并为沥滘区,彬社区改名为新洲区,此时,海珠地区共有蒙圣、海幢、洪德、沥滘、新洲5个区,分别设立区人民政府 。其中蒙圣、海幢、洪德3个城区各设7个街道办事处 。
1950年7月,蒙圣、海幢、洪德3个城区合并,成立河南区人民政府,分设19个街道办事处 。
1951年8月,沥滘、新洲区合并成立新滘区,隶属市管辖 。
1954年6月,市政府撤销芳村区建制,将其管辖的芳村、花地、山村、冲口4个镇划入河南区,1956年8月,上述4个镇合并为芳村街办事处和山村街办事处 。同年,从郊区划人新港街、瑶头镇后,将瑶头镇改为瑶头办事处 。
1959年2月和4月,从珠江区划入永兴街和花地街,此时河南区共设15个街道 。
1960年5月,河南区成立海珠人民公社(但仍由区人委行使行政职能),新滘人民公社从郊区划人 。全区设9个人民公社 。
- 情人节前夕 东极岛海誓山盟石碑碎了
- 地龙烧海参
- 冰爽海藻
- 凉拌海藻
- 海藻冬瓜汤
- 黑海为什么是黑色?死海因何而死?
- 海藻寿司
- 上海外滩三座大楼 上海外滩三件套风水格局图
- 海藻绿豆粥
- 上海城隍庙特色美食 上海城隍庙小吃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