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这个字念什么 哏怎么读拼音


昨天,“00后老师开始撕伞了”登上热搜 。点开一看,是一群正在考试的小学生,将课本放到了过道上 。
什么意思?伞在哪里?如今互联网上让人看不懂的热搜越来越多,折射出互联网“梗文化”对日常语言表达的影响 。
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文化现象?记者走访发现,对于这样的文化形象人们观点差异很大 。一些人认为这些受“梗文化”影响的流行用语符合年轻人的表达特点,有着让人“会心一笑”的能力,不影响语言的正确使用;但也有人认为这类现象属于“语言污染”,甚至部分已经触及道德问题,应该杜绝 。

哏这个字念什么 哏怎么读拼音

文章插图
即使配上说明导语,这个热搜也让许多人看不懂
“撕伞”跟伞没关系
看到“00后老师开始撕伞了”这个热搜,大学学中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吕越也没看懂,“难道95后老师跟00后老师已经有这么大隔阂了?”
不过翻看了热搜的几张图片,她才反应过来,这原来是一个“网络梗”——“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曾是网上热门的“心灵鸡汤”,这些00后老师们念书时曾想过、用过的作弊手段,比如偷看课本等,在他们当上老师后能见招拆招,让现在的学生无法作弊,等于将自己撑过的“伞”撕了,让如今的学生只能“淋雨” 。
哏这个字念什么 哏怎么读拼音

文章插图
网络热搜的配图,跟伞有啥关系?
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想要表达的跟“伞”完全无关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上还有不少 。比如有人自称“秋高”——意思是被人“气爽”了 。又比如有人劝你做一朵“秋天的菊花”——意思是“可以想开了” 。
除了语意上的关联,还有语音上的关联,这类则被称为“谐音梗” 。比如曾被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评为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夺笋”,实际意思是谐音“多损”,用来指一个人“嘴不留情” 。
这些 “梗”大多依托于网络综艺节目和短视频而诞生 。《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奇葩说》等一系列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节目走红,带来了一系列“梗” 。例如“普信男/女”,就来自《脱口秀大会》上杨笠的一句“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
哏这个字念什么 哏怎么读拼音

文章插图
杨笠一段演出造就了“普信男/女”一词
还有一些“梗”则通过网友的评论产生了全新的意思 。例如“曹县”,最早是当地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喊出“山东菏泽曹县……我的宝贝”,网友纷纷跟进评论,让“曹县”成了“骄傲”的代指 。
据了解,“梗”这个字本身就是互联网解构的产物 。业内人士介绍,互联网上的“梗”,其实是“哏”字的讹字,有笑点、伏笔之意,在网上衍生出“有东西有内容”之意,称赞一个人“有梗”是指对方“有意思、有内容”,“造梗”则是创作桥段、制造笑点之意 。特别是随着脱口秀、短视频的流行,“有梗”成了互联网表达的特点之一 。
从“梗”中窥见创意
吕越不反对有“梗” 。在她看来,带“梗”的表达既出其不意,又能有所关联,“就像是现代的歇后语,融入了现代人的观察与思考,让文字变得有趣味 。”《奇葩说》参赛选手冉高鸣就凭借独创的“现代歇后语”出圈,一些创造还成了网上流行的词 。
今年27岁的吴昕伟在上海一家动漫公司从事创作工作,他跟同事沟通时常常以“大壮”“小美”指代尚未定名的男女角色,这源自B站上许多影视解说UP主,为解说方便给主角一律命名为“大壮”“小美” 。“说话带‘梗’是我们的表达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吴昕伟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快速定位一个人的身份、爱好:“比如你是网络综艺爱好者、脱口秀爱好者或者二次元,都有自己圈层才能懂的‘梗’,但不少‘梗’中包含的趣味经解释后又是大众可以理解的,才会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文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