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介绍 山东省诸城市属于哪个市( 二 )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以密州为防御州 。开宝五年(972)春二月升密州为安化军节度,秋八月降为防御 。开宝六年(973),复为节度,隶京东东路 。诸城皆属之并为治 。
金,诸城县属山东东路密州治 。密州仍为安化军 。
元,诸城县仍为密州治,辖于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 。
明洪武二年(1369),省密州,即密州治为诸城县治,隶属青州府 。
清袭明制,诸城县仍属青州府 。
中华民国元年(1912),诸城独立 。民国二年(1913),废府设道,诸城属胶东道 。民国29年(1940),裁胶东道,设莱潍道,诸城改属莱潍道,暂由沂州道管辖 。至民国30年(1941)3月,始归莱潍道管辖 。民国34年(1945),诸城属山东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 。
1938年2月4日,日寇侵略诸城,市境沦为敌占区 。
1943年7月下旬,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滨海专区滨北行署 。此后,境内相继建立诸莒边县、诸胶边县、潍东县等抗日民主政权,均隶属于滨北行署 。
1945年9月9日,诸城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属滨海行政公署滨北专区 。1946年7月,改属胶东行署滨北专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诸城县先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改属昌潍专区,1970年属昌潍地区,1981年7月属潍坊地区,1983年10月属潍坊市 。
1987年7月1日,撤销诸城县,建立诸城市 。诸城市为县级市,直属山东省,潍坊市代管 。

诸城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介绍 山东省诸城市属于哪个市

文章插图
行政区划
1948年10月,分县城4镇为8镇,并分别以数字等次第命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诸城县辖10个区 。
1950年1月,县境区域扩大,全县辖城郊、城南、城北、城东、城西、相州、浯河、埠头、昌城、仁和、太平、金墩、清河、枳沟、贾悦、荆山16个区,136个乡,982个自然村,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 。
1951年,更改区名,冠以次第 。改城郊、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枳沟、贾悦、金墩、太平、荆山、清河、浯河、相州、埠头、仁和、昌城等各区以次为第一至第十六区 。
1952年,归并县城8镇为大华、新华、建华、兴华、繁华5镇 。
1953年3月,将由胶河县划归诸城县之台西、障北、石门、桃园4个区依次更名为第十七至二十区 。同年冬,第一次普选结束,建立乡级政权,全县辖20个区,219个乡,5个镇,1186个自然村 。1955年4月27日,区名取消次第,恢复原名 。
1956年2月,撤销台西、浯河、金墩、清河、城西5个区,依次分别合并至障北、相州、贾悦、荆山、枳沟5个区内 。同年4月,将藏马县之桃林区和五莲县之常山区划归诸城县 。时全县辖17区,190乡,1358村 。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镇35乡,辖1362村:
城关镇领37村,下泊乡37村,孔古庄乡43村,吕标乡45村,枳沟乡50村,无忌乡39村,贾悦乡64村,孟疃乡63村,珠藏乡32村,石埠子乡35村,里户乡41村,石桥子乡44村,程戈庄乡50村,万李乡36村,解留乡48村,学究乡36村,相州乡26村,芝灵乡32村,昌城乡46村,百尺河乡40村,仁和乡36村,捎泊乡34村,辛兴乡43村,栗行乡34村,瓦店乡36村,林家村乡47村,桃园乡24村,石河头乡33村,石门乡32村,桃林乡28村,理务关乡27村,马家庄子乡27村,柳树乡22村,郝戈庄乡31村,皇华乡33村,朱家村乡31村 。
1958年9月,归并36处乡镇为19处乡镇,于9月8日至14日成立19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并分别取名为红旗、先进、五星、东风、团结、金星、灯塔、跃进、卫星、先锋、胜利、前进、红星、幸福、曙光、八一、繁荣、火箭、和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