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首书剑诗词欣赏,有我们的江湖梦让人荡气回肠

提起“书剑”二字,我们很容易想起金庸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那里是我们儿时的江湖梦 。其实,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书剑”二字,何尝不是从古典诗词中得到的灵感 。儒家讲究“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都是跟武学相关,儒家讲究的是文武双全 。而《书剑恩仇录》里只见“武”,不见“文”,其实是武夫之录 。读中国诗词,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文武双全,文韬武略 。
1. 《别刘秀才》,许浑一个诗人,他的江湖梦,更多的是“家国情怀”,是浪迹江湖,为报效国家,为寻求自己的用武之处 。唐代诗人许浑,个人感觉是一个特别有“江湖梦”的诗人,这首《别刘秀才》体现得特别淋漓尽致:
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鄠杜花 。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
更携书剑客天涯
“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三献无功”,引用了楚人三献和氏璧的典故,应该是指诗人三次科举考试;“玉有瑕”,诗人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是一块玉,是一个人才;同时,诗人也很谦虚地认为自己有瑕疵 。“更携书剑客天涯”,科举无功,于是诗人带着自己地文武才华,浪迹天涯,寻求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条路,很多人走过,当年诗仙李白也是这样走的 。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鄠杜花”,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有一个莫大先生,他的外号,“潇湘夜雨”,大概是从这里来的吧 。当年,我乘着一艘孤帆,夜雨中告别了潇湘;而到了春天,我来到了长安鄠县的广陌上,欣赏了那无边无际的杜鹃花 。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在夏天,我在船上赶水路,船上灯火照得水面上的千万萤火虫,胡明忽灭;船夫起棹,声音惊动了沙滩上的大雁,大雁飞起一行斜 。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转眼间,到了秋天,关河还是有万里之长,秋风秋雨,我远远像是可以望见家乡的山川,但望不到家 。
短短一首诗,写尽了“书剑侠客”的江湖经历,也写尽了“书剑侠客”的哀怨情愁 。
2. 《感怀·剑可敌一人》,杨基比许浑更为豪放的是明代诗人杨基的这首《感怀·剑可敌一人》,诗人处在一个动荡的岁月,诗人渴望利用自己的“书剑”建功立业:
剑可敌一人,书足记姓名 。
学之十二年,书剑两不成 。
归来吴楚间,豪杰已起兵 。
揽镜照须眉,一二白发生 。
老母在高堂,未敢即远行 。
太息长在夜,鸡鸣星斗横 。
学之十二年,书剑两不成
“剑可敌一人,书足记姓名”,“剑”,指武学,“书”,指文学 。武学只能是一人之敌,而作文才能青史留名 。“学之十二年,书剑两不成”,自己学习文武双全,已经十二年了;但是文也不成,武也不就 。
“归来吴楚间,豪杰已起兵”,回到吴楚之地的时候,天下豪杰已经都起兵抗元了 。而自己“揽镜照须眉,一二白发生”,拿镜子照须眉,已经有星星点点的白发了 。
“老母在高堂,未敢即远行”,因为老母亲还在世,所以也不敢再远行 。古人践行“父母在,不远行”的礼教要求 。“太息长在夜,鸡鸣星斗横”,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从未改变 。因此,常常在夜里叹息,直到鸡鸣,北斗星横,天都亮了 。
3.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可以说,大词人辛弃疾是最有武侠气质的诗人,他武可以奇袭敌营、创建“飞虎军”,文则是唯二的最伟大豪放派词人 。他的这首《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更是写得是豪迈无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