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西陵为什么被毁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二 )


顺治晚期,苏茉儿将名字改称为满族的名字,即苏麻喇,“姑”则是宫中对于长者的敬称 。
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8岁的玄烨即位,并改年号为“康熙”,孝庄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皇太后 。

昭西陵为什么被毁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文章插图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其为人是否正直、国家之书是否全然精通等等,这些都是上位者在持政以前,必须要掌握的人生文化储备 。
而对于康熙帝来讲,其启蒙时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苏麻喇姑教导的 。

昭西陵为什么被毁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文章插图

剧照
史载,康熙曾在2岁左右时离开紫禁城,前往阿哥所躲避肆虐的天花,彼时身旁的照料之人共有2位,即乳母瓜尔佳氏和保姆朴氏 。
但仅有这两个人看护,孝庄文太后自然是放心不下的,随后,她命已年纪四旬开外的苏麻喇姑,开始长年奔波于慈宁宫与阿哥的避痘所,并要求其要以“天子”的行为准则,来教导年幼的康熙 。
苏麻喇姑教导康熙识满文、看国书、练习满文书法,为其养成了为君者该有的品行与风度,使得康熙自幼时起便喜爱读书,拥有着高于其他皇子的眼界和心胸,
待到康熙长到6岁左右的时候,因曾得过天花而后又奇迹般的康复,自身有了免疫力为由,才得以被允许,重新返回紫禁城 。
对于苏麻喇姑,康熙对其也是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孝庄曾称其为满语中的“额涅格格”,故姐妹之意;而康熙则称其为 “额涅”,故长者、阿母之意 。

昭西陵为什么被毁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文章插图

康熙从幼年到青年时期一直称呼苏麻喇姑为“额涅”,这其中不乏有2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康熙是一个极重感情之人,他年幼时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对于曾经在其幼年时期给予过关怀和教导之恩的苏麻喇姑,自然有着别样的感激之情 。
其二,因苏麻喇姑并无子女,所以孝庄也希望苏麻喇姑可以从这一称呼中,得到些许的慰藉与满足,且苏麻喇姑本为侍女,“额涅”之称本就屈居下辈,玄烨称呼其为“额涅”恰如其分,并无僧越之嫌 。
而“苏麻喇妈妈”则是玄烨的儿女们,平常对于苏麻喇姑的称呼,即“奶奶”之意 。

昭西陵为什么被毁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文章插图

在康熙日常批阅皇子们呈报上来折子时,如若提到苏麻喇姑,他也丝毫不忌讳,随着皇子们称其为“苏麻喇妈妈” 。
1687年,孝庄文太后病危,康熙焦急不已,亲自在其床前侍奉汤药,并安慰着同样悲伤不已的苏麻喇姑,随后,康熙率领王公大臣步行至天坛,以向苍天祷告,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增长祖母的寿数 。
康熙二十六年(1688),孝庄文太后安然离世,享年75岁 。
孝庄文太后逝世后,苏麻喇姑悲痛到无法言喻,但苏麻喇姑并未就此离开皇宫,抑或是追随太后而去,她接受了康熙下达的抚养并照顾其第12子胤祹的责任,继而又继续在宫中生活了18年 。

昭西陵为什么被毁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文章插图

依照清朝宫中的规制,殡位以上,包括殡位,均可抚养皇子,但贵人以下包括贵人,则并无此资格,但康熙依旧坚持如此安排,想来便也是孝庄生前有意为之,希望能给苏麻喇姑留一条后路 。
苏麻喇姑与十二皇子胤祹相差约70岁,但胤祹却坚持称其为“阿扎姑”,即满语中额娘之意,将苏麻喇姑作为母亲待之,且在胤祹长大后,更是以“自幼养大”来形容自己与苏麻喇姑的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