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 惊讶的意思( 四 )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 , 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 可能有三条出路 , 第一是申请退职 , 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 , 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 , 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 , 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 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 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 , 他们就上行下效 , 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 , 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 , 人浮于事 , 相互扯皮 , 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


5、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 。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 , 并且和她结了婚 。娜坦丽容貌惊人 , 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 。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 , 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 , 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 , 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 , 弄得债台高筑 , 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 , 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 , 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 ,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
所谓晕轮效应 , 就是在人际交往中 ,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 掩盖了其他特征 , 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 , “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 , 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 , 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 , 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 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 其错误在于:第一 ,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 , 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 ,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 以点代面;第二 ,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 , 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 , 它说好就全都肯定 , 说坏就全部否定 ,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总之 , 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 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


6、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20世纪20-30年代 , 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 , 称霍桑效应 。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 , 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 , 实验组产量都上升 , 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 。另外 , 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 , 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 , 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 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 , 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 , 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 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 , 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 , 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 , 促进产量上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