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引导他们思考 20个寓言故事及寓意和道理讲解( 三 )


12、大器晚成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的人,从小就喜欢舞枪弄刀,不喜欢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拜师学习 。崔琰很聪明,再加上他学习很刻苦,后来成为一个能文能舞的人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所以有许多人都瞧不起他,说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崔琰却说:才能大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等崔林年纪再大些,他肯定能成大器的 。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时做了司空,并被封为安阳侯 。
14、杯弓蛇影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 。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回到家就生了病 。
乐广听到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把这事解释给他的朋友听 。这人知道原因后,病就立刻好了 。

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引导他们思考 20个寓言故事及寓意和道理讲解

文章插图
15、抛砖引玉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嘏的诗人 。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 。在吴地有一个叫常建的人,对赵嘏十分敬重 。一次,常建听闻赵嘏至苏州去玩,便很想要获得赵嘏的诗句 。他估算赵嘏一定去当地的名胜灵岩寺游览,就先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期望带出赵嘏的诗句 。
果不其然,赵嘏到苏州不久,便来到了灵岩寺 。当他看到寺壁上两句诗,一时兴起,提起笔来,添上两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 。这样,常建的愿望就实现了 。由于常建的前两句诗不如赵嘏的后两句诗好,所以人们便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一块砖头,引出一块宝玉 。
16、尔虞我诈楚庄王心生退兵之意,却顾忌自己承担食言之责 。后采纳申叔时的计谋,佯装与宋国进行持久战,迷惑宋国 。宋大帅见状,信以为真,便潜入楚军主帅的营帐,佯称本国将誓死抵抗到底,反过来又忽悠了楚军一把 。就这样,最终两国议和 。春秋争霸时期,诸侯国之间勾心斗角,玩弄花招,由此可见一斑!
17、不寒而栗西汉,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 。担任县令时,因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 。后来,义纵升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给他治了罪 。不久,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猖獗,汉武帝便把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 。义纵一到定襄,他从监狱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的犯人,从重判决,斩首示众;同时,将二百多名帮犯人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 。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之后便老实多了 。
18、不合时宜苏东坡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画、字都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后人称之为“三绝” 。苏东坡在朝廷乐此不疲地上书给皇帝提意见,为朝廷提建议 。惹得皇帝和许多大臣不高兴 。有一天,苏东坡一边拍着肚子,一边缓步走出房门,随口问侍儿:“你们猜猜我这里边都是些什么?”侍儿答道:“大人的文章名满天下,当然是满腹文章喽!”苏东坡摇头笑道:“不对,不对……”侍妾朝云说:“依我看,学士整天上书,进策,可是人家爱理不理,四处碰壁,回家就满腹牢骚……所以我看学士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东坡拍着肚子捧腹大笑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