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是《黄土高坡》这首歌的开头两句歌词 。上世纪末在音乐界刮过一阵“西北风”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人们不会唱也会哼哼 。它比较形象的概括了我家乡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
春天一阵风刮来便是黄沙滚滚,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只有秋天才是最美的季节:秋高气爽,冬天便是满山光秃 。干旱缺水,能使小河干涸,无定河水断流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埋在土里的种子迟迟发不了芽,庄稼弯下了腰,缺少绿色植被使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时山洪似猛兽,沉泥填沟,发一次洪水改变一次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陕北人民的母亲河泥沙滚滚,灌溉不足,饮用不能 。这就是陕北黄土高原当年的生态环境,过去给人们留下的映像 。

文章插图
我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寂静的山村里,叫醒人们的不是鸡鸣,而是担水人挑着空桶发出有节奏的“吱扭” “吱扭”声 。他们起早贪黑地抢挑积攒下一夜的井水,全村人每天的第一件事和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抢水 。这是我们村子里特有的景象 。
全村一千多人口,共有两眼薄壳式的窑井:前村的叫大井岔,周围住户比较少些,后村的叫小井湾,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居住在它的周围 。全村植被最好的两处便是井子的脑畔上,长满了沙柳杂草,因潮湿地软很多,有的人上欲去寻找被人看见,会被大众谴责 。因为人们敬畏水神,尊敬水神,不让牛羊上去吃草,赶走鸣吠的鸡狗 。过年要给井窑两边贴上大红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反身不忘毛主席” 。
后村的小井湾,是沙层井,比前村的水浅、少而得名,看似很多石头缝中都出水,四面八方都在“滴答、嘀嗒”响,像个水帘洞,可是有的石缝中好长时间才滴一点水,有的缝隙中只能说是往外渗水浸水,有几处流水散乱,为了聚水,常用一个小树棍棍插到石缝中,泉水顺着小棍聚集到一处,这样就能快些,能形成不间断流水的却只有一处,淌出的水很细小,名副其实的涓涓细流,水不够用,井子很浅,人必须顺着长石条砌成的台阶下到井里舀水,也可以把水桶直接放到流水之下接水,这样人就把里面踩踏的很脏,可人们又嫌水脏,不愿要“洗脚水”,经常要冲洗周围,然后舀出去,这样很浪费水,也就积攒不下水,小井湾住的人最多也紧挨村委会,生产队里养的牛、羊、驴也要饮水 。所以这口水井很难满足人畜饮水的需求,水井两边常常摆满了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水桶长龙 。

文章插图
我和村里的同龄人一样,从五、六岁起常被被大人们安排照看排队的水桶,等轮到我了,就把水舀水到水桶里,等着大人忙完了活计再来担水 。我八岁时开始担水,由于个头低,担水时总要把扁担两头的铁钩链在扁担上绕一下,才使水桶不会接触地上,也只能挑得起半桶水,每天就要比别人多去几回水井 。后来我和弟弟常常抱怨个子没有长高,就是因为过早担水所致,母亲无言 。当然我认为吃不饱饭才是主要的 。
那时好体力的“受苦人”披星戴月的在黄土地里刨食,家中实在没闲人就天不亮抢在还没人之前但上几回,再舀满水把水桶放到井边,等劳动回家时再捎一担水,常来排队等水的都是老弱病残者,大多是婆姨娃娃们,我就在那时利用等水空闲学会了做针线活 。排在前面的等够两桶水走了,后面又有人来,永远是接力赛的 。大人们聚够两三个人就会东家长里短地聊开了,小孩子们则凑够三两个也会尽兴地玩耍、这个地方也有我最快乐的时光 。没伙伴玩耍时,有时会挨个数排在水井两边的水桶,数完北边的数南边,再从这边数到那边,并且能准确无误地认出水桶的主人是谁家,还“研究”水桶形状,有的是箍扎的木桶、有的是铁皮桶,还有两只水桶不一样大小,是用废弃的油漆桶穿两个眼,穿个粗铁丝,这些人家的生活是极其困难的,但这种也不少,使用银白色的铝皮桶,是家庭比较好的,但很少,离井近的家户会拿出盆盆罐罐来接水 。从水桶也能看出谁家的日子过的好,谁家的光景过的烂干 。那时从穿衣到使用农具都能窥看到一户人家生活的是富裕或平穷 。
- 夫妻之间的风水 如何旺夫的家庭风水
- 罗阳村的风水大师
- 风筝放高放远的两个方法 怎么放风筝才能起飞得更高更远
- 看风水 东北方向电梯风水
- 江苏苍龙山风景区 苍龙山上的风水大师
- 最好的微信背景有好的风水 风水好一点的微信背景图
- 风水怎么调理 调风水一般用什么东西调
- 窗户两边做书柜带书桌效果图 书桌的两边有窗户风水好吗
- 房前种枣树风水好吗 院中有枣树风水
- 风水七字对联大全 对联有哪些风水讲究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