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风水宝地图 广西九十九坡风水宝地( 二 )


实贴捧里山晓谕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吉旦立
捧里王由章
平金桥碑 该碑立于岜暮街石条桥上,全碑完好 。
碑文如下:
信仕文必忠弟子文凤舞孙文万国家,天地保佑子孙侄一家大小,旺源变成人,百年长寿,儿孙发达,万石千秋 。所安此桥,取名平金桥 。万代利种四季发福,年月身旺大吉大利 。
好鸟枝头舞 奇鸡入死谷
道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安
桥头屯石桥碑 该碑立于原桥头乡旧址,全碑完好 。碑文如下:
文云逢山修路古贤遇水搭桥光豪杰
四观北境左边西南扁壁青山,右面北东田连,阡陌水泉出于西南,青山前面朝于北东兰 去,春夏之时江洋,浩汉秋冬之佳冷平,涉人步之而警惕,牛渡之而徘徨 。是故而众人齐议 合架石桥 。
(捐洋银姓名略)
石匠:田恒山 韦三
民国六年四月六日吉日立碑纪念

胜迹
都楼烈士塔 该塔位于岜暮乡都楼村纳凡坳,荐存着该地区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的 烈士忠骨 。1954年县人民政府始建,1957年建成,造价5000元,塔身为砖石结构,高7米,宽5米,上身为三角棱形,下身为四方形 。塔上身正面、右侧和左侧面分别刻着“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革命烈士英名不灭”、“革命浩气长存”,计24个大字 。塔下身刻着革命烈 士名单(见《人物篇》革命烈士英名录),背面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师长韦拔群题 为《灌溉革命花王》 的诗 。1976年县民政局拨款6000元在塔的左侧建起1座高6米、宽4米的 廊亭,让前来瞻仰的人们歇息 。
拉好岩 位于县内东南部都楼村拉好屯的甘孟山上,洞高数十米,宽数百平方米 。1932 年9月20日至25日,红军营长蓝志仁带领红军战士、赤卫队在甘孟山与桂系军阀廖磊部及五 县民团决一死战,蓝志仁等7名指战员终因弹尽粮绝,各抱住1个敌人跳岩壮烈牺牲,蓝营长 的父亲带领群众守岩保粮,也被敌人杀害 。后人为怀念先烈,经常到此地瞻仰 。
六排镇杨家堡烈士墓 座落在县城北面 。为荐存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忠魂,1957年,由广西省民政厅拨款建造,1958年2月建成 。墓基为圆盖扇形,高25公分,墓身为 砖石结构圆柱形,高2米,宽4米,占地4亩 。墓下为水泥石阶,周围布满相思林荫 。
仙人桥 位于县西南面更新乡新林村巴满屯布柳河上乐业县与天峨县分界处 。台湾省台 北成文出版社出版的《凌云县志》对仙人桥有这样的记述:“当布亭与新亭的交错处,巨河 流经青嶂竦列之间,至峡口,山势亦奇,两岸峰峦,拿攫相对,伸越跨江,与彼岸危拱为虹 饮之状,而宽博,则严若浮丘挹袖,白石峭壁,含浑无痕 。环穴之高,距平沙水面约20丈 。平顶上乱磊丛棘,两岸主干恒峰,耸矗干仞,莫敢攀,故俗称仙人桥 。”游人至桥下,便有 川流浩荡,喧风震耳之感,至于那布柳河的绿波涟艳与翠睛岚映,野烟横林、腾花倒垂,逼 肖云林精画,真使游人心旷神怡 。每逢艇穿流其间,撑篙击石或咳唾相呼,鱼跃水面之声振 金岩廊下,回荡良久,众客喜悦 。如单身只影游览,又令人毛骨悚然 。
犀牛泉 位于燕来乡燕来村海拔500多米高的窖里屯附近 。每天出水三次,早晨、中午、 傍晚各出一次,每次持续一个小时 。传说有一头大犀牛在洞内滚澡,当犀牛卧水时,洞外便 水溢成灾;犀牛上岸时,水位降而洞外无水,故名 。到底犀牛泉有多少长的历史,尚没有结 论 。犀牛泉确实古怪,夏天,红水河已浑浊如浆,可犀牛泉仍如“小石潭”,清沏见底;严 冬,窖里沟的瀑布已冻若冰滩,而犀牛泉则暖融融 。每当泉水从洞口溢出,整个窖里如同山 洪暴发,响哗哗的 。据说古时因泉水暴涨四溢,村里的农田都无法耕作,只是后人砌墙围坝,把水引向村底沟,窖里才免于水灾,保住了农田 。如今,这条粗糙的古渠还从村边过,时逢 “犀牛滚澡”,渠内清流差不多和都江堰一样丰富,一旦“犀牛上岸”,古渠又变成了洁白 光滑的旱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