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风水宝地图 广西九十九坡风水宝地


古建筑
县内古建筑,至今还保留的有岜暮乡的字藏石塔1个,六排、岜暮、老鹏、燕来、坡结5 乡镇的石闸30多个 。建筑时间约为宋至明、清时代 。
字藏石塔 该塔于清道光22年建,位于岜暮村高坡洞坳口 。当地俗称“化钱炉”、“化 表炉” 。塔高3.5米,台基高70厘米,宽为160×160方型 。塔身3层,阁楼式,每层均有出檐,2层内空,背面有圆形孔1个,作为化表的进出口 。塔刹残高35厘米,葫芦形,上半部已损坏 。除塔刹损坏外,全塔保存完好 。人物浮雕生动,线条流畅,带有民间故事色彩 。塔为仿木构 建形式,塔身周围饰有人物、福、禄字样等浮雕 。正面刻有“敬惜字纸”的横匾,匾下刻有 铭文,全文如下:
创修字藏自古皆然倡邀众各捐功德||圣心默佑自然科甲蝉联文火焕三台奎壁||冠裳 鹤立士子驰万里风云是为序首士杨光文捐钱名单(略)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寅二月二十日吉 旦
石闸 石闸是古人防御工事,用方条石或不规则的石块磊砌而成 。它是天峨土著民族抵 御外族入侵的遗迹 。闸身有正方体、长方体2种 。防御者在完全使用大刀、石头作武器的情 况下使用这种磊石工事,一般建筑在山上或坳口 。县城鸡冠山石闸只剩下闸基,老鹏乡麻洞 村龙毛屯、六排镇令当村反背坡、仁顶村龙桥屯、高架屯等的石闸还保持完好 。有的石闸内 还留有剩下的石块 。
碑记
百酉渡口碑 该渡口古为天峨与贵州的交通要道 。时舟揖艰难,行旅往往视而却步,为 解决行人商旅揖渡之忧,兴旺天峨的文化经济,解决黔桂两省交流,贵州省的李美儒等人捐 资修造渡船 。为表彰此义举,特立碑于渡口 。碑文如下:
常闻舟揖之利以济不通,圣王之制,由来久矣 。兹我敝地北酉渡口,上通黔省,下属通 衢城,往来要路也 。昔于乾隆五十二年,有黔省李公美儒等为首捐资,意欲修造渡船,兼及 公田二圩,以备船户,饔飨庶过往人等,即无病之患,又免勒索之苦,询千古盛举矣 。殊料 有志未逮,力不能支,船只虽已造成,公田仅获其半,数十年来所招夫日食莫给矣,有一苛 取者可怜殊方异域,偶焉制止者,临河有反驾之心 。客士远乡贲然来思者,当前成裸足之象,甚至贪婪无厌,误人事体及生涯,需索难堪 。彼倾而物,种种颠危,般般苦楚,有不忍被言 者,是以我弟兄等,家居住近地,目击心伤其盛盛 。再将所买那桑田一坝,价银三百两,又 有田岗山一所,值金数十千,给助渡夫 。测渡夫之饮食既足,而贵客之久于无虞 。从今以后,凡往来斯士不需分文,其将以其此继前功乎,抑持以此杜后累耳 。于是,备述其情,勒石刻 碑,以告知远近行旅者,是为序 。
—禁远近客商不取分文 。
—禁往来移居不取分文 。
—禁年监河粮不取分文 。
—禁验船用费不取分文 。一切情弊概不准取,唯有船只朽坏、有首事、仍捐往来人等修 造 。
大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岁次乙未促冬月下完
蔡振兴
蔡旺连 同志
凭原首后裔李必华
凌云县正堂告示碑 该碑位于燕来乡燕来村捧里山,全碑完好,字迹清楚 。全碑文如下:
县正堂示告示
特调凌云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郑为书示晓谕案
据捧里庄民岑求、岑万、岑文呈称,原伊祖自那赖分投该山居住 。至嘉庆四年,李时丰 之祖李之华,凭中将捧里山场分明界址:东抵八华土、南抵告里土、南角抵罗沙土、西抵梨 寨边尾朝沟,清秀过河心分界限,并该山界内荒平田地,概行断卖与岑累、岑奇、岑言,经 李富荣立写找补税尾请领税契在案 。历来数代,可炳讵李时丰见伊开荒成田,欲谋复向该庄 民入扰李图谋以致,二比控案,当经屡次差提谍李时丰,自知索叠情罪,畏质抗案,实属法 除 。当堂谕给岑文等管业外,合行出示晓谕 。为此,示仰捧里庄民岑文、岑包等,遵照递年 应帮毛粮柒钱,轮年买谷,折价银六钱,永为定例,雀角细故,并行公件,由该庄民自行催 纳,稽查办理 。不许李时丰等管辖,亦勿得重复入庄苛扰、滋事,查烈磊村粮谷,现有粮田 耕户,自谕与庄民无涉 。倘敢借以抗粮、杂派、扰索许尔等,凛请送究,该庄民亦不挟嫌妄 提 。各宜凛、毋违 。特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