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品牌“茵曼”闯关IPO难言坦途( 二 )


据悉,早在六年前,茵曼就曾进行过线下尝试 。2011年9月,茵曼第一家线下店落地广州,采取以直营为主、加盟为辅的经营策略 。但由于缺乏线下经营经验、市场环境不成熟、价格管理混乱等原因,这次“试水”没多久就搁浅了 。
2015年7月,汇美集团再次启动线下计划,截至2015年末,“茵曼+千城万店”已在约23个省份签约了163家线下店 。根据计划,五年内加盟门店将达到1万家 。但截至目前茵曼官网公布的签约门店为317家,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海南和东北三省暂不开放加盟 。
与此同时,线下店对营收的贡献十分有限 。招股书显示,2015年全年,汇美集团线下业务收入占比仅为2.01% 。蔡颖表示,“我认为线上与线下的成本是会逐渐接近的,成本逐渐接近意味着线上不再拥有以前的所谓‘优势’” 。从线下店利润堪忧中不难看出,汇美集团加盟模式令人心存疑虑 。
业内人士分析,服装行业实体店整体业绩欠佳,而对于茵曼这样的电商品牌来说,实体店的意义更多可能是作为品牌的线下试衣间,频繁地更换款式,而存货不多 。但对于加盟商来说,补货困难,尤其是畅销款式调配货物时重心放在线上商城,势必让加盟商产生不满 。线上线下的融合并不是搞定价格就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 。
有加盟商爆料称,天猫的打折系统不适用于线下经营,毛利率过低无法保证运营能力 。在签署合同时,茵曼向加盟商强调有一部分来自“转化分成”的收入,即客人在实体店内消费后,转而返回线上渠道,加盟商就能获得分成,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茵曼方面表示,公司不存在供货优先线上的情况 。但爆款确实存在补货难的问题,“这是任何品牌都存在的” 。
康兰馨认为,“淘品牌”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线下形象 。而竞争优势在于其在目标人群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但同时,“淘品牌”的线下拓展之路也许不会那么顺利 。康兰馨分析,运作线下品牌店和运作网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需要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去执行 。相关人才储备是否成熟,是否有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积累,都将成为茵曼落地的挑战 。此外,线下门店成本较高,对于“淘品牌”来说,需要调整定价策略,或将实体店与网店差异化运营,这也将增加“淘品牌”线下门店的运作难度,给他们带来新的挑战 。
多品牌策略遭滑铁卢
无论对于盈利下降还是库存上升,汇美集团给出的原因中都有“多品牌战略”的落地 。2015年至今,汇美集团旗下从茵曼一个品牌发展到包括童装、家居、配饰、瑜伽服等类别在内的十多个品牌 。但除了通过收购市场相对成熟的初语外,其他品牌并未能复制茵曼的成功之路 。
汇美集团认为,短时间新增十几个品牌,在品牌孵化期,需要投入较大运营成本 。然而,在高投入却没能换回高收益 。
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汇美及子公司初语旗下共有全资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9家,参股公司5家 。其中除了初语服饰和秋麦服装盈利外,茵曼唯音、汇奇纺织品、慢生活服饰等均在亏损状态 。
而在汇美集团旗下PEINAXI品牌旗舰店中,绝大多数商品月销量仅为个位数,超过一半的商品月销量为零,其另一品牌阿朵奇朵,在售产品中月销量超过10件的也不到20% 。
业内人士分析,电商红利过去之后,孵化新的线上品牌,成本与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推广费用的增加大大推高了时尚品牌获得流量的成本,而更多线上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线下品牌进入电商领域都稀释了电商流量的转化率 。此外,同时推出大量的新品牌,也可能让汇美集团在营销、资金和人力资源上捉襟见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