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达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二 )


1991年9月,司法部明确康达律师事务所为事业法人单位,主任由该所律师选举并报司法部审批 。康达设立五部一处一室,开始实行独立核算、自主执业、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收自支管理办法 。此时康达的运行机制本质上已经逐渐与合伙所并轨趋同 。数年后,合伙制律所纷纷涌现,足见康达的预见性 。这是康达在法治进程中的第一次弄潮 。
2000年4月,康达开始脱钩改制,并于次年顺利改制,人员没有离散,组织架构更为坚实,肌体更加稳健 。改制意味着康达彻底摆脱了国资所的属性,合伙人大会成为了所里的最高权力机构,新选举的管委会则正式接手康达的经营管理工作 。十年,康达又一次顺着法治的激流,投身下一个时代 。
2014年,第三个节点出现——以乔佳平为代表的康达第二代领导班子从付洋手中接过了管理担子,康达也正式告别“小红楼”,搬进目前的办公点——首开幸福广场写字楼,开始了快速扩张 。这是康达立足当下、迈向未来的一次换乘 。此后,规模大所不断涌现,律师界迎来新的变革,而康达亦身处其中 。

康达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文章插图

康达早年的班底大多是从机关、部队里走出来的精英,因此对于“行稳致远”重视有加,对服务水准和内部协调也有着较高要求 。在这样的思路下,康达不仅建立起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涵盖风险分析、利益冲突、集体讨论、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还坚持重大疑难案件的集体讨论制度,并倡导对外发声的谨慎与克制 。创所三十余年,康达从未受到过任何一起处罚,并一直稳步发展,逐渐壮大 。
但随着时间推移,康达遭遇了挑战:2014年,康达全所律师人数已达数百人,且每年依然有百名左右的优秀律师加盟 。更大的康达,需要有更现代化的管理支持发展 。此外,管理层年龄结构偏大、品牌影响力下降、分所发展滞后、业务共享度低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本着建立一个能够让康达律师充分发展的平台之初衷,康达在2016年采取共同推荐、差额选举的形式进行了管理层的交接:由乔佳平从付洋手中接下了律所主任的担子,同时组建了新一届管委会 。“70后”成为管委会的主力军,“80后”也开始进入管委会承担相关管理工作 。此外,11名管委会成员中还出现了来自上海分所和西安分所的两位律师 。
康达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文章插图

新一代管委会主任乔佳平于1994年秋从日本留学归来后进入康达 。至2016年,他已经在该所整整度过了22个春秋,同时在管委会已参加了10年的律所管理工作 。
在付洋看来,乔佳平是一个大局观强,有牺牲精神,理解力、决断力和团结内部的能力均堪称优秀的管理者 。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律所管理者,牺牲精神是必须的”,付洋说 。
康达的主任本身是没有任何经费的,但乔佳平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管理工作中 。这意味着,乔佳平仅有案源收入,放弃了其余所有补贴、奖金 。对此,乔佳平回应:“今后可以定一个制度,下届及以后的主任要有,但是我们这届就不需要了 。”
以乔佳平为代表的管理层不争个人利益,始终致力于律所建设,给康达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宣传工作渐成常态,人才机制更加健全,分所联系更加紧密,云办公平台等一系列新系统、新制度也先后投入使用 。
康达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