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肠胃不适,胃胀、胃痛、胃反酸……可能是黏膜损伤了!( 二 )



2. 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同样会对黏膜造成影响,李景南教授介绍,抑郁、焦虑状态都会通过脑肠的互动机制对胃肠道造成影响,影响黏膜的屏障和防护,导致相关损伤 。我们在涉及42家医院关于糜烂性胃炎的调查中同样发现,焦虑、紧张、睡眠差的情况占比与饮食因素相当,也高达30%-40% 。
3. 长期使用药物
现如今步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疾病困扰着不少中老年人,在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止疼药等过程中,不仅对胃黏膜会造成损失,同样也会引起小肠、大肠黏膜糜烂、溃疡等损伤 。
4. 其他因素影响
胃肠道直通外界,细菌、病毒等也会破坏胃肠黏膜,比如幽门螺杆菌 。
“注重维护整个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并获得更全面规范的治疗 。”李景南教授提醒,胃肠黏膜保护是一个立体的防护,涉及饮食习惯、情绪状态、药物使用等情况,尤其是饮食方面,一定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食物 。
;
出现轻微肠胃不适,该如何缓解?

1. 科学使用黏膜保护剂
几乎每个人都有肠胃不舒服的时候 。李景南教授建议,如果偶尔吃得不合适、胃有些不舒服,可以尝试使用黏膜保护剂,第一是安全,副作用少,第二是起效比较快 。不仅可以中和胃酸,还具有修复黏膜损伤的作用 。黏膜保护剂到药店即可购买,外源性的黏膜保护剂服下即可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当即起效 。像经典的铝碳酸镁类,中和胃酸但不影响胃酸的分泌,同时形成的保护膜可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黏膜损伤是很多疾病的共同基础 。正确地选择黏膜保护剂,可以更好地促成黏膜的修复 。”李景南教授说,如果服用后还没有好转,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一般黏膜保护剂不会掩盖病情而耽误就医 。
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胃肠道黏膜本身有较强的修复功能,15天作用就可更新一次 。李景南教授介绍,轻微的黏膜损伤自身即可修复,但需要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同时要保证好的心态、控制好情绪 。
“我常和病人说,胃和肠道黏膜损伤你看不见,但口腔溃疡大家都得过,这也是黏膜损伤 。口腔溃疡时怎么饮食?肯定吃得清淡、避免刺激、细嚼慢咽,同样肠胃黏膜存在损伤,饮食也要清淡和细嚼慢咽,要利于消化和吸收 。”李景南教授说 。
3. 遵医嘱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也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甚至导致溃疡、糜烂,但是否需要彻底根除则需结合个人情况而定,《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指出,存在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情况,强烈建议根除 。
【过完年肠胃不适,胃胀、胃痛、胃反酸……可能是黏膜损伤了!】李景南教授介绍,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有一种铋剂四联疗法方案,会使用含铋或者含锌的黏膜保护剂,最主要的是对于幽门螺杆菌有协助消灭作用 。另外,也有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铋剂四联基础上联合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可提高患者的服药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根除率,同时也有黏膜保护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