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动画视频制作方法 科普视频动画用什么做的呢


作者:王玉玊
2021年2月,日本科普动画《工作细胞》第一季的中配版登陆央视,于2月13日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 。电视动画《工作细胞》改编自清水茜的同名漫画,第一季自2018年7月起播出,中国大陆则由哔哩哔哩视频网独家正版同步播出 。该作获得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动画提名,并凭借8.9分的豆瓣评分入围第5届豆瓣评分最高动画剧集榜单 。
【科普类动画视频制作方法 科普视频动画用什么做的呢】

科普类动画视频制作方法 科普视频动画用什么做的呢

文章插图
作为一部科普动画,《工作细胞》采用细胞拟人的方式,将一个人的身体想象为一个巨大的职场,讲述了人类身体中不同种类的细胞在这个职场之中的工作与生活 。每个人的身体由大约37兆2000亿个细胞组成,不同类型的细胞承担不同职能,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在《工作细胞》中,这些细胞都拥有了各自的形象与个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红细胞少女AE-3803,她乐观向上,工作积极,主要任务是将氧气、二氧化碳运送到身体中的指定器官 。可惜红细胞少女是个路痴,每天都在与迷路做着不懈的抗争 。在跌跌撞撞的菜鸟职场生涯中,红细胞少女遇到了白细胞1146 。这个全身都是白色的靠谱成年男性沉默寡言,带来生人勿近之的高冷之感,追杀入侵身体的细菌之时异常凶残,除恶务尽,每每浑身浴血,在白衣的反衬下异常刺眼,令人望而生畏 。但实际上1146温柔而真诚,有时还有点天然呆,在多次帮助和保护红细胞的过程中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这两位主人公,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巨噬细胞是温柔优雅、身穿华丽白色长裙,却拿着等身大砍刀的反差萌大姐姐;血小板是一群像糯米团子一样软萌可爱,让观众惊呼“心都化了”的幼儿园小朋友;杀手T细胞是一群身穿黑衣、眼神凶悍的肌肉壮汉;辅助性T细胞则是身穿军装的干练司令官,坐在指挥室中指挥若定,但偶尔也会犯下饼干屑粘在嘴角没有擦掉之类的可爱小错误……每一种细胞的拟人设定,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都和它们的实际职能密切相关,因而使得这些原本拗口又抽象的细胞名变成了真实可感的角色形象,观众得以迅速记住他们的特性与功能 。
《工作细胞》的每一集,基本都讲述一种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事件,比如肺炎链球菌入侵、流行性感冒、杉树花粉过敏症、食物中毒等等,在故事之中既讲明致病原理,也展现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手段与措施 。尤为难得的是,《工作细胞》中丰富的科普知识并未减损故事的可看性,无论是生动可爱的人物,还是热血沸腾的战斗都能够让观众最直观地享受到叙事本身的巨大魅力 。对于细胞们而言,人类的身体既是他们的职场,也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人类的死亡意味着世界的毁灭,而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迎来明天 。即使是人体上一个小小的伤口,都会导致不计其数的红血球因压力失衡而涌出体外,白血球、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也会在与沿着伤口进入人体的细菌、病毒的厮杀中面临生死考验 。当工作着的细胞们变成了有血有肉、会喜怒哀乐,也会疲惫、受伤和死亡的角色时,观众与这些角色产生共情,似乎也在同时重新理解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 。看着这些细胞们努力、乐观、永不放弃希望的生活姿态,看着他们战斗、牺牲,即使身处险境也鼓起勇气完成自己的职责,观众们也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不够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此,这部作品就实现了它最重要的价值 。
央视版《工作细胞》的中文配音也因贴切生动接地气而广受好评,为作品增色不少,拉近了作品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特别是在讲述失血性休克危机的一集中,一大批外来红细胞通过输血进入了这具身体 。原作中操着日本东北地方方言的外来红细胞在中配版中说着一口“大碴子味儿”的中国东北方言,既体现出了原作的人物特征,又实现了创造性的本土化改编 。这群热情、自来熟、乐于助人的外来红细胞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中国本土地域印象完美契合,使得这一段落成为了中配版播出后受赞誉最多的地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