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生物科普小知识 生活小知识科普有趣的名称叫什么呢( 二 )


中国四大发明之三——造纸术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 。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 。”这句话指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 。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 。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 。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 。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 。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桑皮等 。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 。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黄色以避蠹 。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 。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 。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 。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配用造纸 。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指手工)已臻完善,该时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 。该书已译成日、法、英文传人日本与欧洲,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
【有趣的生物科普小知识 生活小知识科普有趣的名称叫什么呢】4 中国四大发明之四——活字印刷术毕昇,(繁体作“昇”,简体字为“升”)(?-1051年),中国北宋发明家,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人(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五桂墩村) 。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 。毕昇于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 。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发明活字版的经过,除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的记载外,还找不到第二个文献资料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 。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 。关于毕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猜测,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 。由于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 。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关于毕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交代,我们只知道毕昇死后,他制做的泥活字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 。沈括是杭州人,毕昇可能也是杭州人 。杭州是当时雕版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活字版在这里发明,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传,毕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田、万 。如今当地虽有地名叫毕家铺,但田、万姓多,毕姓无 。1990年毕昇墓碑在英山草盘地五桂村毕家坳发现,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1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毕宰相府,东15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 。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等单位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28名专家学者鉴定,确认无疑 。西方的约翰内斯·谷登堡亦于多年后发明活字印刷,但其影响在欧洲更为深远 。相关链接毕昇活字印刷的故事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 。听说师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他取经 。毕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 。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 。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 。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 。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 。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 。”毕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 。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一会儿,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 。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