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类的绘本 关于日常生活的绘本故事( 二 )




关于生活类的绘本 关于日常生活的绘本故事

文章插图



大生物从来没有见过此等绚烂景象,它喜出望外,露出了惊喜的大牙齿 。曾经坚不可摧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刻看来是多么滑稽多么暴殄天物啊 。


走出了固有习惯和舒适区的大生物,当它和小生物一起,以最惬意的姿势仰望星空,它的生活也就此不一样了 。
关于生活类的绘本 关于日常生活的绘本故事

文章插图



走出舒适区,来到拉伸区

大生物显然不知道自己曾经待在舒适区,更不知道当自己从舒适区走出来,会遇到多么绚烂的风景和广阔的天地 。


直到小生物的到来,无意间带着它脱离了原有的生活轨道,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


这就是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


回到文章开头关于孩子的课题,当孩子待在舒适区里裹足不前时,父母不断地逼他学习难以下咽的科目,催促他尽快补上短板是没有用的 。


父母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孩子认知觉醒 。认知提升了,孩子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


放在这个地方,父母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引入舒适区和拉伸区的认知 。


那么,什么是舒适区?什么是拉伸区呢?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喜欢待在舒适区,正是因为这个区域是我们熟悉的能力所及的地方,待起来毫不费力,但是也容易因为无聊而走神,止步不前 。


然而有一波人又容易犯另一个错误,那就是想改变自己的时候,直接从舒适区跨入了困难区,结果因为难度太大以失败告终,接着变得更加畏惧改变 。


《认知觉醒》中提到,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处于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


再拿读书来说,当年读书时,我对数学的立体几何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买了一本相关的课外练习册 。每天晚上在完成其他作业之余,抽半小时时间琢磨这本练习册,但是我从不给自己设限每天必须看几页,完成多少题 。


相反,我甚至一天只琢磨其中一个概念,半小时一到,不管看懂了没有,如果没有兴致了就可以毫无愧疚和顾忌地停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我用半学期的时间啃下了这本册子,拿下了高考试卷上那15分 。


如果我当初急于看到改变,制订了远超自身水平的学习,训练计划,结果只会因为体验太痛苦而中途放弃 。


缺乏认知的人都这样,总想同时实现太多太大的目标,还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于是不自觉把自己推到困难区内,兴冲冲开始,又很快半途而废,最后在舒适区躺平 。


关于生活类的绘本 关于日常生活的绘本故事

文章插图

对于大生物来说,它走出舒适区的方式是在早餐时增加一种没有尝试过的食物,渐渐地,它尝试和小鱼、大树、螃蟹等以外的生物打招呼,最后你会发现它完全可以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早起看日出,夜晚看星星 。


这就是从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一个过程 。早点领悟的孩子,更有勇气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