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竞速布局“AI制药”赛道,探寻新药研发效率的突破点

2022年1月以来 , 包含赛诺菲、默沙东、辉瑞、阿斯利康、安进等知名跨国药企纷纷选择与AI新药研发公司合作 , 布局“AI制药”赛道 。 药企竞速布局“AI制药”赛道的背后 , AI制药产业是否会迎来快速发展?这又将给新药研发带来哪些改变?
医药企业携手AI药物研发企业 , 助推新药研发
近年来 , 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圈” , 已从初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 , 发展到如今人工智能药物研发(AIDD) , 甚至有望贯穿从药物靶点发现到进入临床实验的早期药物发现全过程 。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药物研发负责人任峰博士介绍 , 与大多数人工智能科技企业不同 ,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端到端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研发公司 , 所谓“端到端” , 是指其构建的三款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 贯穿了新药研发的三个阶段重要痛点 , 包括新药靶点发现平台PandaOmics , 小分子化合物设计和生成平台Chemistry42 , 以及临床试验预测平台InClinico 。
“‘机器学习+实验测试’反复多次 , 直到筛选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 ”任峰说 , 以QPCTL项目为例 , 英矽智能利用其人工智能平台PandaOmics提出了肿瘤学的靶点假设 , 接着使用Chemistry42平台生成具有良好成药性的化合物 。 在项目启动后的9个月内 , 英矽智能合成并测试了71个化合物 , 直到发现了针对该项目的临床前候选药物 。
该进展也是英矽智能在与复星医药的合作中达到的首个重大里程碑 。 1月11日 , 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 , 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多个靶点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 。 根据协议 , 英矽智能将获得13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未来研发中的里程碑式付款 , 以及针对QPCTL靶点在研项目的上市后利润分成 。 此外 , 复星医药还将对英矽智能进行股权投资 。
在任峰看来 , 复星医药选择英矽智能 , 离不开英矽智能经过众多项目验证的自研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
“要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之后 , 它才能成为一个比较靠谱的人工智能平台 。 ”任峰表示 , 英矽智能自2014年成立至今 , 一直致力于收集数据、优化算法并验证平台 , “这是一个蓄势待发的过程 。 ”
业内人士分析称 , 像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这样的“联姻”模式 , 也是当前药企入局“AI制药”赛道 , 加速助推新药研发的新趋势 。 一般来讲 , 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前期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 , 早期商业化过程较为缓慢 , 通过与大型药企合作可以获得资金注入 , 持续专注新药研发 。 对大型药企来说节约了大量的数据计算时间 , 提高了药物研发成功率 。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Zhavoronkov(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表示 , 世界需要创新、有效的first-in-class(首创)疗法 。 在这次与复星医药的合作中 , 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药物研发的速度 , 并实现了项目的新颖性 。
“AI制药”撬开创新药研发效率的突破点
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成本高、成功率低 , 已成为当前新药研发领域的“三座大山” 。 任峰坦言 , 生物医药行业传统的新药研发环节复杂、成功率持续走低 , 相应成本却与日俱增 。 面对这一现状 , 生物医药公司都希望探寻颠覆性技术来打破医药研发领域的“双十定律” , 即“十年攻关、十亿美元投入”的新药出炉“标配” 。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博士认为 , 人工智能平台作为变革性的创新技术 , 可大大提升新药创新的效率 , 为医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