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联合清华、北大两校资源

据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消息 , 2月19日 , 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 。 该中心由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 , 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设立 , 联合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单位开展深度合作 , 是北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集成电路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
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联合清华、北大两校资源
文章图片

2015年 , 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 , 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首批认定 。 清华大学教授、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尤政表示 , 中心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 , 不断探索跨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研究模式 , 在先进存储技术、人工智能芯片和MEMS传感器等领域 , 形成了从基础前沿到应用研究的一系列代表性成果 。
在类脑计算领域 , 从“异构融合的新型类脑计算芯片与系统”“基于忆阻器件的神经形态芯片”以及“类脑计算完备性与系统层次结构”等角度完成了首次实现 , 相关成果实现《自然》正刊三连发 。 中心集中资源建设国际一流水平开放共享技术平台 , 引进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团队 , 为科研人才提供“拎包做研究”的全方位技术服务支撑 。 在产业化方面 , 中心在北京孵化出十余家芯片创新企业 , 为推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联合清华、北大两校资源】尤政表示 , 新一期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将凝聚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校的精锐力量和资源 , 联合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单位 , 形成合力 , 建立跨校际、产学研贯通的新型创新载体 。 清华大学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 培养了一大批产业领军人才 , 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 为我国集成电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北京大学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 ,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原创成果 。 依托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 , 将两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到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一线 , 对于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 , 支撑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意义 。
中心通过两所顶尖高校资源的强强联合 ,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 树立产业导向 , 厘清产业需求 , 面向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实际问题 , 支撑开展来自产业的科研攻关任务 , 赋能探索新技术路径 , 构建应用需求和原始创新的聚合反应平台 , 推动实现技术引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 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中心将做好相关前沿技术研究的超前部署 ,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 汇聚和培养一批高质量人才 。
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联合清华、北大两校资源
文章图片

中心致力于推动高校进一步适应科学范式变革 。 突破产研壁垒 , 发挥高校和产业的两个积极性 , 加速推动技术链的垂直整合和协同创新;引入产业代表 , 参与立项与评估环节 , 确保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实现路径和实际产业价值;设立项目经理人机制 , 紧密衔接项目管理流程中的产业需求 。
中心致力于培养产业急需的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 。 中心将依托两所高校在集成电路学科领域的优势力量 , 深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腹地 , 设计联合培养方案 , 改革集成电路课程体系 , 打造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培养特区 , 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与融合 , 力争为国家培养一批集成电路高层次领军人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