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最值得关注的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大比拼( 二 )


不过,技术需要长期积累,这对打惯了人海战术的京东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京东主推的7个自动化“亚洲一号”仓,真正投入规模应用的就还只有自动存取、高速分拣等仓储物流技术 。而刘强东曾经夸下海口要在2016年底在农村实现“无人机”送货大规模应用,如今也还不见影踪 。
苏宁做强“实用性”
“刚才我们同行介绍了在我们行业用的比较多的技术,但据我所知,截至目前,在零售流通领域,‘货到人’技术运用最广的,能够实现单天出货量在20到30万单以上的,也就只有苏宁了 。”第二个发言的苏宁物流仓储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海峰说 。他表示,过于超前地大规模应用高科技物流技术,有很大的风险,而夸夸其谈,则难免有噱头的嫌疑 。
实际上,相比京东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野心”,苏宁的物流技术显得更加务实一些 。
据介绍,苏宁正在测试、研究的技术包括仓库自动作业技术、绿色包装技术、智能拣选机器人、无人机园区智能巡检、AR/VR技术等 。在张海峰看来,由于场景封闭,可控性强,这些仓库物流技术的实用性更强 。
2016年,苏宁先后上线“以货到人”系统为核心的南京云仓和以AGV机器人为核心的上海云仓 。
不过,苏宁并不急于把两个云仓的模式进行快速复制,而是着眼于沉淀已有的技术 。张海峰表示,物流科技越来越多,必然存在设备协同的问题 。“现代化智能设备引进后,中枢软件的运用,对于怎么最大化发挥设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 。
物流技术的开放:阿里的布局优势
尽管对物流技术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三大电商都把未来放在了用技术打造一个开放性物流体系的上面 。
吉芥称,京东的目标是成为中国零售领域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要开放给社会,在线上线下打通全渠道的供应链物流体系 。2016年11月,京东物流宣布推出独立的品牌,向全社会开放 。但京东的物流技术开放还只是服务于以京东仓储为核心的有限场景,接入京东物流体系的第三方数量非常有限 。
张海峰也表示,随着电商、零售行业的发展,分仓模式未来肯定会全面超越单仓发全国的物流模式,苏宁物流会以成熟的云仓模式建成独立的社会化物流 。
相比从自营平台走出来的京东物流和苏宁物流,一直有着平台级优势的阿里在物流技术的开放性方面走得更远 。由于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性,阿里云已经深入到了快递、即时配送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物流场景中 。
任继东表示,在开放的生态中,阿里云已经积累了很多大数据和算法经验,随着在物流领域的不断深耕,阿里云会通过数据和算法的方式解决更多的行业需求 。
2016年云栖大会,菜鸟网络与阿里云联合宣布推出物流加速上云行动“鲲鹏计划” 。
目前,中国超过70%的快递包裹,数千家国内外物流、仓储公司以及200万物流及配送人员都在菜鸟数据平台上运转,有这样的基础,阿里以及菜鸟构造一个物流开放生态的设想已经大大领先 。
就在任继东在台上讲解着阿里云智能算法的应用场景时,吉芥也在台下频频举起手机,拍下任继东分享的PPT 。
本文"物流技术大比拼:阿里京东都有什么路数?"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7069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