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最值得关注的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大比拼

一场物流技术大会,因阿里、京东、苏宁的物流负责人和专家的出席,呈现出“不是论辩却胜似论辩”的微妙气氛 。
在全球物流技术大会上,主角不是传统的物流企业,而是阿里、京东和苏宁 。三者争当中国物流技术变革的“带路党”,既有电商巨大的需求驱动,也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
尽管此前仅阿里坚持打造开放性的物流平台,但随着京东、苏宁的自建物流从封闭体系中走出来,物流技术的开放已成为三大电商构建社会化物流生态的杀手锏 。不过,其各自所选择的路线却不同,其中,阿里强调“智慧”、京东强调“无人”,苏宁强调“实用” 。

近些年最值得关注的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大比拼

文章插图
从这三场演讲中,可以管窥他们是如何驱动中国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 。
阿里要用数据升级“智慧”
阿里云高级算法专家任继东对于高科技物流设备,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了菜鸟试验和应用的小G配送机器人、AR物流操作系统、AGV等,但流露出阿里和菜鸟对打造物流数据平台的浓厚兴趣 。
他表示,物流里面很多重要的路径问题,可以通过算法来解决 。阿里云的车辆路径算法,根据车辆、货物、路线等数据,为每一个订单计算最优的货物分配、最佳路线甚至是车内货物摆放 。“这里的方法跟阿尔法狗的算法相似,都是利用蒙特卡洛树来实现最优选择 。”
菜鸟用2000人支撑日均5700万包裹的物流系统,核心的能力是大数据,并且能够通过算法对这些数据加以运用 。
【近些年最值得关注的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大比拼】任继东介绍,在去年双11期间,菜鸟网络利用物流预警雷达系统,基于GPS、订单和气象信息数据,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各线路、网点包裹流量的预测,以指导快递企业调整线路、准备人力,防止爆仓 。
在即时配送领域,今年1月,阿里云开始用算法帮助外卖平台提升调度效率 。阿里云在把算法适配到即时配送场景时,采取的是人机协作的模式,也就是系统采集调度员历史的操作数据,对关键性因素进行提取,用算法优化计算结果,最后传送给配送员,帮助调度员实现更高效、准确的调度 。
在干线物流领域,阿里云则与运满满合作,用算法满足车货匹配需求 。而在同城配送领域,阿里云的算法也在提升拼单效率,把原来2%到10%的拼单成功率提升到了45%以上,降低了20%的车辆行驶里程 。
京东的“无人化”畅想
京东仓储事业部负责人吉芥是第一个登台演讲的嘉宾 。最近几年,京东一直在声称自己加强了对物流前沿科技的研发,包括无人仓储、无人车和无人机等 。
实际上,京东对物流科技的投入,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 。吉芥表示,在B2C业务发展的十多年间,人力成本在京东总成本中占比非常大 。更让京东担忧的是,人力成本的增速也居高不下 。
据吉芥介绍,2011年京东开始做“亚洲一号”规划设计时,曾对人力成本进行过估算,当时是按照人力成本每年5%的增速计算,但5年后回过头去复盘,却发现人力成本的增速远远超出甚至成倍于当初的预期 。
在这种情况下,京东最强烈的需求就是,怎么依靠技术手段减少对人的依赖 。
吉芥表示,包括机器人技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物流云和最新的区块链,“我们认为这两年恰恰是各种技术不断成熟的时期,已经到了可以投入使用的阶段 。”在自动化作业层面,京东的设想是依靠无人货车、无人仓、无人车(配送)和无人机实现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程自动化作业,堪称整齐划一的“无人”概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