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R如何从虚拟走进现实

其实VR已经有60年的历史,但并没能真正形成一个产业 。这些担忧令不少人对VR进行重新审视 。
VR离现实越来越近 。作为PC端或者主机端VR头盔的代表,Sony PlayStation VR、Oculus Rift、HTC Vive今年先后发布消费级产品,占据了体验高地;VR一体机或者VR分体机虽然存在诸多弊病,但也有厂商推出了一些产品;作为入门级的产品——手机VR也将有比较大革新,谷歌Daydream计划预计很快将实施 。由此,虚拟现实的大幕渐渐拉开,甚至有观点称,VR产业已经由“概念论证”进入“爆发增长”的临界点 。
但是也有人指出,VR可能重蹈3D电视的覆辙,最终归于沉寂 。其实VR已经有60年的历史,但并没能真正形成一个产业 。这些担忧令不少人对VR进行重新审视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温晓君指出,一个行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如果要保证虚拟现实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产品成熟度、产业链支持度、行业应用推广度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等方面进行不断提升 。

中国VR如何从虚拟走进现实

文章插图
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
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体系分为感知、建模、呈现和交互四个方面,而且每一个方面的技术门槛都非常高,其中交互技术包括触觉反馈、力觉反馈、语音识别、体感交互等技术,目前虚拟现实交互技术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没有出现虚拟现实主流的交互形态以及对应的技术路线 。
赛迪顾问VR分析师侯云仙表示,目前大多数VR软件存在通用性、易用性差等问题 。很多算法及许多相关理论也不成熟,如在新型传感和感知机理,几何与物理建模新方法,基于嗅觉、味觉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高性能计算,特别是高速图形图像处理,以及人工智能、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挑战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
同时,VR终端产品还在演进当中,成熟的产品形态和技术路径仍不确定 。有人认为,VR一体机才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但目前的VR一体机体验感不强,还存在过重、眩晕、续航、散热等难题,无法确保佩戴舒适 。此外,VR一体机对CPU、GPU、显示屏等都提出新的要求 。
产业链整体升级才能支撑VR产业崛起
虚拟现实产业链可分为关键零部件、软件、设备、应用与内容制作四大部分 。其中显示终端对于传感器、芯片和显示屏等关键零部件的配置要求非常高,特别是芯片和屏幕 。侯云仙表示,芯片是保证VR运算能力和流畅度的核心,由于VR要求视频图像处理是用于还原真实的世界,对视频图像的渲染要求更为严格,故对芯片运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 。
同样,VR显示终端对于AMOLED的要求也很高 。VR显示设备需要响应速度快和高PPI的面板,但是以目前蒸镀的方法做高分辨率的AMOLED面板比较困难 。而且即使高PPI的面板技术能够实现,离量产也还很远 。
所以虚拟现实显示终端需要新一代的GPU、CPU、显示技术等作为支撑,才能改善VR显示终端延迟、晕眩等问题 。此外,传感器等技术的进步,动作捕捉、手势识别和声音感知等交互设备技术得到改善、传输设备的无线化和移动化,续航能力和存储容量的不断提升等,都将成为推动VR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 。
消费级应用与企业级应用相辅相成
虚拟现实应用分为企业级应用和消费级应用 。消费级应用包括游戏、视频和直播等 。这些消费级应用的发展伴随着虚拟现实显示终端的普及,但是以目前显示终端在沉浸感和体验感上的发展水平,要让用户对此产生一定黏性,并由此产生付费行为还比较难 。而且虚拟现实内容制作方式与传统的内容不同,国内外厂商都在探索中,所以大部分内容都是以DOMO为主,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也不强,因此要通过内容获得可观收益目前也难以实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