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组词有哪些 昆组词语全部


1922年9月昆明市政公所制定昆明市市徽,说明“是徽为两球相衔形,取象于昆明二字”
□ 马颖生
“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这个族群分布于云贵川广大地区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又写作“昆”、“昆弥”或“昆渳” 。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元和郡县图志》载:“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 。”但此处所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 。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 。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 。直到南诏、大理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渐为乌蛮、白蛮占有,昆明族才被迫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 。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 。
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至元十三年(1276年)赛典赤正式设立云南行中书省,并把云南省的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昆明,至此,昆明正式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南成为全国十一个行省之一,此名称延续至今 。当年赛典赤改昆明千户所为昆明县,隶属中庆路 。明代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昆明县属云南府 。清代因袭明制,昆明县仍属云南府 。民国元年(1912年)全国废府存县,撤云南府,存昆明县 。1922年8月,改设昆明特别市,设市政督办,直属省政府 。1928年,正式成立昆明市,实行市长制 。
“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解释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 。”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
有意思的是,昆明作为地名出现还有两种有趣的说法,分别见于1924年昆明市政督办张维翰修的(民国)《昆明市志》 。第一种说法,即大禹时代,云南洪水退出,昆明北面的梁王山,又名昆仑山,山的南方有离(黎)明景象而得名 。
据(民国)《昆明市志》“名义及沿革”载:“按《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可为禹王治水至云南之证 。相传昆明北之梁王山,名昆仑,止(此)山即禹王旧日泊舟处,遗址尚存,水道亦复可稽,殆不能以臆说论 。昆明之名,取义于云南洪水退除,昆仑山南方有离(黎)明景象,当属非虚 。且洪水之退除,由盐源而大理而云南,亦复秩然有序,前说固多可信 。”
按:文中的黑水即昆明黑龙潭,汉代称黑水祠;三危即三危山,又称三崇山,在云龙县境;梁王山,昆明境内有大小梁王山,此处指横跨嵩明、寻甸两县的大梁王山,因元代梁王曾驻兵山顶而得名;小梁王山在呈贡境 。
第二种说法,即昆明得名不外乎标榜云南的文明景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烛照一切 。(民国)《昆明市志》“名义及沿革”如是说:
“究之县以昆明名,取义不外标识云南之文明景象 。考昆,同也,谓比之是同;明,照也,谓日月相推而明生,可以烛照一切 。盖云南僻处边徼,开辟较后,以昆明名省会,谓自后当可比同腹省,或其光明更著,可以照耀各先进省也 。更就字形言,昆为‘日’‘比’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日相比之意,言其文明将日比一日进步也;明为‘日’‘月’二字并合而成,即日月合璧之意,言其前途之发达将如日月之升恒也 。昆明之取义如是,如本市名义所以一如旧贯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