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特产 梅州大埔风水公园地址( 二 )


在梅州,“秋老凭栏眺八方,骋怀游目送斜阳 。江山淘铸英雄辈,民族增辉日月光”中的蕉岭文福古塔,以及“塔为笔,天为纸,云为墨,河翰为砚池,日圈星点,乐观大快文章”的狮雄山塔等……这些古塔巍然屹立,临水听风,静静地看着塔下人来人往的盛景,也留下了梅州文人临水而吟的壮美诗篇 。
独具一格
建筑工艺凝聚客家智慧与文化
塔,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一个地方的标志建筑 。在梅州,古塔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 。其类型有楼阁式塔,如蕉岭文福古塔、高思水口塔;还有金刚宝塔,如千佛塔,以及密檐塔和墓塔等数种 。客家先民向中原迁居南方,具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明清以来建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古塔,其中多为楼阁式塔 。
“华城古迹长乐宫,狮雄古塔在城东;西边有座城隍庙,东征遗址落城中 。”这是流传于五华县华城镇的一首民谣,唱出了千年古邑的厚重人文历史 。狮雄古塔是梅州市保存最好的明代造塔之一,1989年6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这座古塔建筑以其久远、塔高、 雄厚而闻名,工艺也极其讲究 。”据华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狮雄山塔为平面八角形的九层楼阁式砖木塔,高35.5米 。塔阶为“壁内折上”,各层塔里各层开有拱形或火焰形窗,出檐构件工艺精细,风格独特 。
关于狮雄山塔的建设,还留存着一个未解之谜 。据说,此塔塔顶“葫芦督”全是由生铁铸成,至少有两千斤重 。然而,在389年前建造狮雄山塔之时,既无现代化装备,更无大型机械吊车,古人是如何将这笨重的“大铁帽”搬上30多米高的塔顶安装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
站在塔下仰望,只见狮雄山塔坚实浑厚,雄伟壮观 。塔底用石砖砌筑,塔身用青砖砌筑 。塔门额嵌着一块“万代瞻仰”的题额,据说由建塔时的长乐县令詹子忠所撰 。走进塔内,沿着蜿蜒的阶梯走上第八层,站在平台上可尽收狮雄山风光 。清代五华诗人张铁珊曾为塔题联:“山作屏,地作毡,月作灯,烟霞作楼阁,雷鼓风箫,长庆升平世界;塔为笔,天为纸,云为墨,河瀚为砚池,日圈星点,乐观大块文章 。”
【梅州大埔特产 梅州大埔风水公园地址】据了解,狮雄山塔由明万历年间的守道蔡国炳、署县事通判蒋杞和县令詹子忠倡建,历经五年建成 。这座塔建成后,山与塔倒影河中,尤其春季景色宜人,“塔冈春涨”便成为古长乐八景之一 。明朝长乐县佥事雍澜游览后,曾赋纪游诗:“塔冈浮高俯入湾,流霞沉碧撼三澜 。泛槎何处寻仙子,消息盈虚指顾间 。”
除狮雄山塔这类楼阁式砖木塔外,梅州地区还有一种密檐塔 。蕉岭县南礤镇的石寨青云塔,便是一种客家地区少见的密檐塔 。据说,此塔建筑形态独具一格,整座塔没有屋檐;从外望去,塔身也不见分层痕迹 。它矗立于峭壁,青云直上,气冲九霄,故称青云塔 。
这些形形色色的古塔,凝聚了客家人的汗水与智慧 。从砖木到石材,从佛塔到风水塔,从圆形到方形到八角形,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并不断为城市、山川、庙宇添姿加彩 。

梅州大埔特产 梅州大埔风水公园地址

文章插图
寄托乡愁
古塔悠悠成标志性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被人们寄予美好寓意的塔,在用途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之地或往来船只引航的标志,还有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登高望远功能 。尤其是在唐宋以后,登塔之风更盛,就如西安大雁塔的“雁塔题名”,成了文人学子追求向往的美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