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二 )



石嘴驿往南有一座大山,俗名九里山 。其山如巨龙,自南麓抵北麓蜿蜒九里,故名 。这座山还有一个气势堂皇的名字——官山,大约是因为地处官道,在山顶处有守备的官厅而得名 。

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文章插图
(官山岭)
官山位居南北交通咽喉要道,山高岭叠,地势险峻,为“邑之巨防” 。北宋时,西夏侵入绥州,而清涧安然无恙,全赖此山的要塞作用 。宋至明清,历代屯兵防守 。据顺治本《清涧县志》(廖元发修撰)记载:“官山,在县北五十里,万山旋绕,二水襟裾,通往来官道,地险之奇绝者 。”官山奇耸,是清涧十景之一,引得许多仕宦名臣留下了千古佳句 。
道光时清涧知县程炳然(江西鄱阳人)曾作《官山岭怀古》一诗:
陡绝奇峰插宇寰,宽州天险恃官山 。
危峦鳌背千寻直,狭径羊肠九曲弯 。
且籍丸泥封四塞,好凭锁钥守重关 。
种兵十万圁川捷,凯奏先应报此间 。
这首诗把九里山奇峰突兀、高耸入云、九曲盘旋的形态描写的生动形象,也把九里山宽州天险、重关锁钥的重要地理位置表现的淋漓尽致 。
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文章插图
(九里山南坡故道)
从延安府到绥德州这条官道在秦汉时就已经修筑完成,九里山是这条官道上最为艰难的一段路,令出行者头疼不已 。崇祯时,农民起义爆发,九里山常有强人出没,隐伏于密林之间,打劫过往商旅行人 。清朝建立,贼人悉被剿灭 。
九里山曾经是横亘在北行官员面前的屏障,险峻山川、奇伟胜迹最能触动保境安民为职责的延绥官员的心弦,激发他们慨而慷的家国情怀 。大约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某日,夜幕时分,有一行人风尘仆仆,脚步沉重,走走停停,似是非常劳累,为首的衣着打扮是一位官员,骑着一匹瘦马,由驿卒牵引,另有家眷仆从数人携带行李随后 。
骑马官员名叫吴忠诰,字自渭,山西太谷人 。刚正不阿,断案如神,有“白面包公”之称 。祖父吴延贤曾任江西上饶知县 。乾隆三十一年,吴忠诰以拔贡身份被授予知县分发到陕西,乾隆三十五年补朝邑知县,后调任临潼知县 。由于政绩卓著,此次又升任绥德知州(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陕西巡抚毕沅奏请朝廷升署吴忠诰为绥德知州,硃批时期为乾隆四十六年一月十三日) 。
吴忠诰从关中平原的临潼出发,北上赴任,连日的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多亏沿途有驿站可供休息,稍减鞍马劳倦 。
清朝律法规定官员调任迁转可以使用驿站,吴忠诰持有给驿文书,各驿站尽力服务,但是陕北沿路的驿站此时十分破败,这位新赴任的知州大人,一路上并不舒适 。
吴忠诰一行从清涧县城奢延驿出发,赶了五十里路,来到九里山前 。此时太阳西沉,夜幕初落 。吴忠诰费尽力气登上山顶,放眼远眺,官山连绵起伏,四野莽莽苍苍,大山的褶皱里犹见残雪皑皑,山腰处有一座庙宇在槐杨间掩映,驿卒答曰此清宁寺,康熙朝所建 。雀鸦已经归巢,寒风中落叶沙沙作响,满目萧瑟,平添羁旅之愁 。
下山后,前路渺不可期,驿站不知还有多远 。突然山路一拐,只见深沟中依稀有灯火,给寒夜中的行人些许温暖和信心,吴忠诰询问驿卒,驿卒答前面便是石嘴驿,一行人顿时喜笑颜开 。
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文章插图
(九里山北坡故道)
吴忠诰来到驿站中,驿吏殷勤招待,一洗旅途风尘 。今夜便要在此处住宿了 。他心潮澎湃,把沿途所感熔铸在笔墨之中,写下《晚度九里山》一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