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文章插图

石嘴驿村,是清涧县的一个小村庄,位于210国道旁,现在是镇政府所在地 。古时这里有一个驿站,全名叫石嘴岔驿,省称石嘴驿,设置于洪武初年 。
清涧县石咀驿镇有哪些村子 清涧石嘴驿

文章插图
(石嘴驿镇 高世雄摄)
驿站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文书,为过往官员提供食宿 。在明清时,石嘴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延绥孔道” 。当时石嘴驿虽然在清涧境内,但实际由安定(子长)、延长、延川、安塞、清涧五县共同管理使用,各自参照定额设置站银,自征自支,各备驿夫走递 。驿站如有毁坏,五县协修 。
明代边地战事频繁,石嘴驿是文书北达榆林的必经之地,朝廷官员、文人墨客也常行经此处,留下许多诗作 。明人褚震和有《石嘴驿》一诗:
千年残垒接重冈,古驿萧萧客路旁 。
雨过平田新草绿,云移远树暮山苍 。
关河自昔分秦晋,边塞于今尽享王 。
闻道玉门尽解甲,羽书连日报天阊 。
偃甲息兵、还归故里是边防戍卒的一个梦,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边境捷报通过驿站昼夜不停,上达天听 。
北部边防问题是贯穿明代始终的一个大问题 。明太祖时元朝的残余势力一直散布在长城一线,不断侵扰明朝边境,企图卷土重来 。因此,明朝初年就在北部边境构建了一条防务线,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山西镇)、延绥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称为九边 。
延绥镇,“形胜之地,五路襟喉,长城因河为塞,洛水之交,三水所会,边陲之郡,秦地要区 。”总兵初驻绥德州 。成化八年(1472年),时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的余子俊,把延绥镇治由绥德州北迁到榆林卫城 。余子俊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官员,他拓展了延绥镇城,增加了卫兵,设置了攻守器械,修补和增筑了延绥边墙,阻挡了蒙古骑兵的长驱直入 。
镇治北迁榆林之前,绥德州到榆林的驿站只有正统九年(1444年)设置的银川驿(米脂县城)和天顺八年(1464年)十二月设置的鱼河驿(榆阳区鱼河镇),驿站建设不受重视,鱼河驿甚至不设置驿丞,委任主管军事的百户兼任,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驿站管理体系不完善,驿道交通还很萧条 。
延绥镇治北迁榆林后,大大有利于对蒙古骑兵入侵的防御,同时防线北移也使得驿站向北延伸,从延安府到榆林镇形成一条便捷通达的驿道 。
延安府(金明驿)—甘谷驿—文安驿—奢延驿—石嘴岔驿—青阳驿—银川驿—碎金驿—鱼河驿—榆林镇 。
当时北边驻军所需的军粮,由河南、湖北、汉中等地辗转北运,都要依靠这条驿道 。关中向沿边转输绸缎、布匹、茶叶、烟草与蒙古进行“互市”,换取牲畜、皮毛、盐碱等物,这些互市物资转运也离不开这条驿路 。延绥镇北迁,陕北驿道传输范围随之扩大,加之军事事务的增多,公文、军需品转运频繁,过往官员也逐渐多了起来,石嘴驿迎来送往异常繁忙 。在这些文书传递、物资运输过程中,作为“延绥孔道”的石嘴驿,作用尤为突出 。
同时,石嘴驿也是明清时期晋陕商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在很大程度上官道也是商道,官道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拓展,会推动商品经济和过境贸易的发展,在交通点上形成货物集散中心 。明代从金明驿经甘谷驿、文安驿、奢延驿、石嘴驿、青阳驿,再东行经义和驿、河西驿,跨过黄河可达山西的永宁州(山西离石)、汾州府(山西汾阳),这是一条晋陕商业活动的重要通道 。沿此道路进行的晋粮输陕曾大大缓解过明代中后期陕北严重缺粮的危机 。到了清代,延安以北的驿路常年失修,导致陕北一带“不见西安货,只见山西货 。”可见,由驿道沟通的晋西、陕北商业带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曾起过持久的、积极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