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一、电信网络诈骗区别于普通诈骗的关键是侵犯的客体不同 , 电信网络诈骗侵犯的是双重客体 , 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 , 同时还侵犯了网络社会的稳定状态 。
(一)犯罪对象具有不特定性 。所谓“不特定性” , “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 , 并没有特别选定诈骗的对象 , 是随意的、随机的 , 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是行为人自己也不能预料的 。
(二)利用电信网络为诈骗平台 。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是电信网络诈骗区别于普通诈骗的一个重要的形式特征 。电信网络诈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通过电信网络形式进行交流 , 是一种“点对面”形式的诈骗 。

网络诈骗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二、准确定性电信网络诈骗行为 , 需要在判断行为人是否是针对不特定对象发送诈骗信息的基础上 , 进一步明确对被告人最终取得财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何种行为手段 。
三、在电信网络诈骗中 , 若行为人的手段行为涉及刑法所规定的其他罪名 , 在没有明确规定数罪并罚的情况下 , 应认定为牵连犯 , 从一重罪处断 。
【网络诈骗定性的依据是什么】【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 诈骗公私财物 , 数额较大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 , 依照规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