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风水比较好的大师( 二 )


折叠
地形地貌
九华山原先为伏于地下坚固的岩体,后被肢解成各种的山石奇峰 。花岗岩体虽很坚硬,但有裂隙可循,雨水、地面流水沿裂隙冲刷,逐渐把它分解开来 。九华山花岗岩体,形成于8000至13500万年以间,是地下深处温高1000℃以上的溶融岩浆,沿断裂上升入侵至地面以下3000至4000米处凝固,产生热胀冷缩效应,即岩浆外部冷却,内部温高,胀缩不均,形成岩体中的原生裂隙--节理;岩体形成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水平、垂直和斜交的构造节理;岩体经风化作用过程产生一些次生节理,即片状节理 。
九华山主要节理的组别有近东西向、近南北向、150至330°、60至240°、75至255°和105至280°等数组 。加之,岩体又为北北东向中龙山-九华街断层、铁家冲断层、狮形--窑头断层、北东向陵阳镇--岭上苏断层、五溪桥断层、岔泉岭断层切割 。九华山花岗体虽很坚硬,但大小岩隙众多,遍体鳞伤,十分有利于流水冲刷和风化剥蚀作用的进行,巨大山体被离析肢解,形成撑柱凌空的大小石峰、峰上的危崖悬瀑和峰间的深涧幽谷 。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为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 。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 。
中山,位于九华山体的腹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如十王峰(1342米)、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中峰(1291米)、罗汉峰(1280米)、宝塔峰(1229米)、莲台峰(1218米)、大古峰(1136米)、上莲花峰(1048米)等 。九华山体的中山多为绝壁危崖环绕,且山巅、坡上多有怪石 。探其原因,一方面上升幅度大,受外力切割强烈,特别是地势高的地带,霜冻作用显著,花岗岩被破坏程度远较低山丘陵为剧;另一方面节理组别多变、疏密不一,沿节理不断向岩体深处风化剥蚀,就形成了多姿怪石 。如天台峰腰的"老鹰扒壁"和峰巅的"一线天",莲台峰的"五大盘石",中峰绝顶的"大钟",七贤峰端的七个如人石柱和上莲花峰巅的"出水芙蓉"等 。低山,位于九华山体的东部、北部和西南部,海拔500至1000米,组成物质多变,形态也显著不同 。花岗岩组成的低山,山势峭拔,多陡坡险壁 。如插霄峰(871米)、纱帽峰(907米)、中莲花峰(937米)、翠峰(738米)、美女尖(590米)等 。与花岗岩组成的中山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山体小,山顶和山坡分布的怪石,也明显减少 。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低山,因其岩性软弱,垂直节理组别少且稀疏,故其外形呈岭岗状 。个别岭岗顶部宽度窄仄,两侧坡度陡峻,如化城岭(428-580米),属此类型 。一般岭岗都顶宽坡缓,风化覆盖层厚,如大岭头(646-820米)、八都岗(663-720米)、平田岗等 。过去登山石级多顺岭沿岗修建 。沉积岩--砂岩、页岩和灰岩等组成的低山,多呈连绵起伏状态,主要分布在山体的西南部和北部 。如南山(816.8米)、白家山(751米)、灰石壁(833米)、峰尖(589米)、云双山(565米)等 。其中质纯、厚层灰岩组成的低山,有幽深的溶洞发育,如九华山南麓的神仙洞、鱼龙洞即是 。丘陵,主要分布在九华山体的南部和西北部,海拔小于500米,多呈浑圆状态,起伏度不大,风化覆盖层厚达数米,遭地表径流的分割,丘体都很单薄,不像山体具磅礴雄伟之势 。它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灰岩、页岩、砂岩组成,前者组成的丘陵,抗风化剥蚀最弱,高度更显低下,主要分布在庙前、九华和杜村等地;而由灰岩、页岩和砂岩成互层状共同组成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阳、沙济等地 。另外,五溪桥和朱备店一带,也有零星丘陵的分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