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鹏
10月16日下午,以“玩转短视频,助力新科普”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在2021中国科普创作大会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上成功举办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6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 。同时,《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也表明,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110分钟 。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日益多元,科普视频也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科普人士开始生产大量的科普短视频,从内容的供给上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科普内容 。
应该说,科普短视频变革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虽然在电视时代,公众也可以通过观看节目“走近科学”,但是往往是被动的,无法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互动 。而在短视频时代,受众是参与性的,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就可以参与讨论,最能体现这种变革的就是“弹幕”的出现 。而且科普短视频实现了从“一图胜千言”向“一频胜千图”的转变,从而使得科普更具有场景化 。
从科普视频的发展过程来看,视频是一种手段,而科普内容才是核心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内容,正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所以做好科普短视频,不仅仅要有“硬核”内容,还需要有吸引受众的形式 。在内容方面,需要用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将科学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方式方法,比如快手科普平台的张帅琰就认为科普视频要有知识,要原创,要通俗 。也就是说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有科没普”,二是“有普没科” 。而在形式方面,科普视频应该借助于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场景,用公众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方式来传达,这样才能动员起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 。在各个平台上以“半只土豆”为名的网络科普达人姚永嘉也认为从事科普的人应该有知识,有趣味,且对知道的事情有强烈的分享欲望 。
虽然科普视频在传播和普及科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它的问题 。实现科学知识的普惠就不能忽视受众并不是单一的,他们是多元且异质性的,这就需要为不同的受众基于同样的内容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同时借助于不同的平台进行传播与扩散,比如知乎的用户与抖音、快手的用户肯定存在巨大差异,甚至于同一个平台上的不同科普视频面向也是不同的人群,不太可能存在着面向所有人的同一款“产品”,欧阳自远院士在多年前就在采访中谈到过自己的做法,他表示“各种内容的科普报告一共有30种版本,每种针对不同的对象 。”姚永嘉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说自己尽量做到“一虾多吃”,每天阅读300多篇相关内容后会制作完知识卡片,然后撰写科普文章,制作动画,以及播客,并且在不同平台推送,这既实现了多平台多类型内容生产,同时降低了内容生产的成本,而且也满足了不同平台的受众需求 。
【如何制作科普小动画 科普动画怎么制作出来的呢】科普不仅仅是要传播科学知识,更多的要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受众的科学理性等等,所以科普短视频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关注科学普及本身,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的层面上,否则也会让受众养成把思考的权利就交给他人的习惯 。同时我们不能在一个短视频中把所有要表达的科学内容全部囊括进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碎片化传播的困境,进而使得受众不太容易养成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思维 。所以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的话来说就是,科普短视频做好价值引领与服务导向,要服务于科技创新,服务于社会治理,服务于重大战略等 。
- 离婚后对方隐瞒财产的如何进行维权
- 大白菜根腐病如何用药
- 百部如何种植,附种植前景
- 拼多多店铺三级管制要多久?如何避免?
- 马桶堵了如何自己快速疏通洗洁精
- 新手如何学剪辑视频 二次剪辑视频教程全套
- 有趣的科普小知识200字 科普小知识200字文章
- 什么时候种娃娃菜最好,种植娃娃菜的效益如何
- 抖音商家群聊群直播通知如何使用?使用指南来了
- 夏天如何保存大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