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的方位 阑尾穴风水( 五 )


实践得知:痛经者在蠡沟穴有明显压痛 。
针灸方:( 1 )痛经:蠡沟、三阴交、太溪、归来 。-
( 2 )阴痒:蠡沟、关元、血海、三阴交 。
( 3 )慢性前列腺炎:蠡沟、关元透中极、太溪、会阴 。-
25 、遗尿缩泉求 -
“ 遗尿缩泉求”一句中的缩泉穴即缩泉四穴的简称 , 缩泉四穴系先父之好友武汉杏林老前辈 邓直哉先生亲授 , 为邓老经验用穴亦奇穴也 , 邓老善用奇穴 , 学医之初 , 先父令吾虚心求教 , 后知邓老治遗尿或单针灸缩泉四穴 , 症状严重者再加十七椎、气中、气门三奇穴 。邓老称此法治遗尿效如桴鼓 , 吾30余年曾有邓老的这组奇穴加外敷家传灵仙保元膏治疗遗尿症其效确凿 , 此法患儿乐于接受 , 深受家长们赞许 。-
针灸方:小儿遗尿多年不愈:缩泉四穴 , 关元透中极 , 三阴交 , 针灸并施 , 效亦佳 。-
26 、胃痛二脘留 -
【阑尾的方位 阑尾穴风水】上脘、中脘均在人体之胃脘部 , 治疗胃痛、胃胀及肝炎诸症 , 先父 高少臣 先生常用之 , 合称之“二脘” 。-
“二脘”并用具有和胃健脾 , 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清热除烦、定惊醒神之功能《玉龙赋》云“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 。《玉龙歌》亦云“九种心痛及脾疼 , 上脘穴内用神针 , 若还脾败中脘补 , 两针神效免灾侵” 。
针灸方:( 1 )胃动力障碍 , 厌食症:二脘 , 足三里 。
( 2 )癌症化疗中胃肠反应:取二脘、下食关、大椎、足三里、内关酌情针灸之 。-
27 、肠痈寻阑尾 -
阑尾穴属奇穴 , 当在足三里再下两寸许 , 因是此穴是足三里下两寸再上下寻探按压一明显的压痛点 , 此点才可定为准确的阑尾穴 , 针此穴(左右计两穴)时宜配合上巨虚、长谷(针灸宜刺向麦氏点)公孙及曲池诸穴 。-
针灸方:阑尾包块(阿是穴)二脘、上巨虚、下巨虚 。

阑尾的方位 阑尾穴风水

文章插图



28 、尿频二溪收 -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输穴 , 阴经无原 , 以输代之 , 故又为肾经原穴 , 亦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 主治范畴为因肾虚所致的多种病症 。临床上多用于遗精、阳痿、肾虚腰痛、小便频数 , 月经不调、带下、不孕、咳喘、咯血诸疾 。
研究证实: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 , 酚红排出量也较针前增高 , 尿蛋白减少 , 高血压也下降……浮肿也减轻 , 对肾炎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 。-
后溪: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输穴 , 临床多循经选穴 , 多用于治疗后头、项部、肩背部、疼痛胀麻手指挛急等病症 , 虽然小肠经不行腰部 , 但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 能通督脉 , 医治腰脊酸痛 , 尿频诸症 , 小便赤涩效尚称满意 , 余临症体会“二溪”合用 , 其补肾壮腰、通督活络之功尤著 , 治疗尿频及急性腰痛 , 屡试屡验 。-
针灸方:( 1 )肾虚尿频、腰痛乏力:“二溪”配肾俞 , 志室 , 足三里 , 十七椎 。-
( 2 )急性前列腺炎:中极透曲骨、二溪、阴陵泉加针耳穴:肾、神门、尿道三点 。


阑尾的方位 阑尾穴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