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天津建城618周年
画说沽上历史 白描天津民俗
杜明岑《津沽三百六十行》精选云端展
展览主办: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文章插图
一笔一画总关情
——读杜明岑《津沽三百六十行》
□ 马宇彤
天津画家杜明岑新作《津沽三百六十行》2018年完成,作为其个人“三部曲”《寒秋津卫图》《赶大营风云录》收官之作的《津沽三百六十行》,延续了前两部呕心沥血巨制的白描风格,以图文并茂形式,从市井民俗视角,直观而传神地讲述着天津的旧日时光,还原了一个曾经的天津、一个真切的天津、一个立体的天津、一个完整的天津、
杜明岑历时两年完成的246幅白描组画《津沽三百六十行》,创作难度远远高于写意的花鸟山水画作,因为它所表现的人物、服装、建筑、物件必须来源生活,忠于历史,放大细节,这种写实类的画作,真实是其生命之源,一旦失真,即便绘画技巧再高超,也无生命力可言 。杜明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津沽三百六十行”中的很多行业已经逐渐式微甚至完全退出百姓生活,查阅档案资料和寻找老照片成了一项浩大工程 。每幅画作的说明文,虽仅寥寥几百字,却信息量大,元素众多,知识性强 。85岁的杜明岑坦言,他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之所以咬牙完成创作,是因为“津沽三百六十行”是中国民俗的组成部分,也是天津民俗的特色,完成“三部曲”是其一生夙愿 。
城市是有记忆的,艺术是有情怀的,民俗是有情感的,文化是有胎记的,要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切,风貌旧物必不可少,民风民俗同样必不可少 。当清早的霞光和傍晚的暮霭轮番照我们的城市时,那一刻,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明天,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抚摸它的印记,翻阅它的厚重,传扬它的精神……
清代举人杨一崑在他著名的《天津论》中开篇即赞:“天津卫,好地方,繁华热闹胜两江 。”的确,城不在大,有河则灵 。618年前,天津从建卫筑城之始,就是因河而生,因商而起,就是五处杂陈,博采众长,她之所以能以土围之城迅速繁荣、物阜民丰,定是汇聚九河精华、汲取天地灵感的结果 。开埠一百多年来,天津更是以其兼容并包的胸怀,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使“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史学家的共识 。
杜明岑生在御河之畔,长在海河之岸,熟悉天津、热爱天津,几十年如一日立志用人民赋予的画笔描绘天津、赞美天津,以其炽烈的感情、恢弘的架构、老到的笔法、逼真的细节奉献了《津沽三百六十行》,生动表现了老天津卫百姓的衣食住行,涉猎范围则是小吃日用、修理工匠、市井服务、文化娱乐、农耕行旅、旧俗陋习诸方面无所不包 。这些画作,既有“面”的宏阔,也有“点”的精彩,人物活灵活现,服饰原汁原味,用具真实还原,每幅画作都是一个定格的历史情境,像是穿越回了一百多年前的天津城,细细品味,朝花夕拾,似在眼前,那种怀旧的感觉,直让人感慨往事并不如烟,情怀永在心间 。这一系列长卷的贡献恰恰在于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以绘本的形式保留下来,弥补了当年影像技术无法大面积覆盖的缺憾,而且寥寥数笔勾勒出的人物和场景,比散见的老照片更加系统也更有回味 。文化界、美术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均对杜明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三部曲”给予高度评价,赞其体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历史责任感,凝聚了他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精良的制作以及始终将作品作为立身之本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
- 松柏是友谊长存还是和平友谊
- 旅顺博物馆是纪念什么的
- 过生日的场所一般在哪
- 关于电热水器正确使用的疑问解答 关于电热水器正确使用的疑问解答有哪些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晚霞行千里的上一句
- 六安特产
- 陈米有股味道怎么去除
- 隧道的作用与意义
- 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认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