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有网友向湖北恩施巴东县政府反映 , 巴东县一中学推行“人脸支付”系统是否有必要性 , 第三方平台能否保障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 。 涉事学校回应 , 该校师生均为自愿使用“人脸支付” , 学生人脸信息采集 , 是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 , 由学生监护人陪同学生采集信息完成 。
当下 , 人脸识别系统的普遍推行 , 引发许多人对于个人隐私的担忧 。 而人脸识别技术进校园 , 用在学生身上 , 更是一个敏感话题 。 此前 , 一些学校引入人脸识别 , 用于对学生的考勤等管理 , 便受到舆论质疑 。
【马上评|中学推行“人脸支付”,还是先等等吧】为此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我们要加以限制和管理 。 现在我们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 ”去年公开征集意见的《信息安全技术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也提出 , 原则上不应使用人脸识别方式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识别 。
巴东县这所中学 , 打着自愿的名义 , 推行“人脸支付” , 实在有些牵强 。 在学校的管理中 , 许多时候的“自愿” , 是要打个问号的 。 毕竟相对于学生和家长 , 学校处于强势的地位 , 学校出一个什么规定 , 学生和家长哪怕心里不太愿意 , 往往也只能被动配合 , 缺乏博弈的能力 。
从网站上的投诉内容来看 , 这位网友对这件事情、包括涉事平台 , 都比较了解 , 有可能就是事件当中的一方 。 而如果投诉的网友就是家长的话 , 那么问题就再明显不过了 。
再退一步说 , 即便此事是学生和家长完全自愿 , 也不能代表就是合理的 。
一是 , 此前 , 学校建立的一卡通系统 , 已经能够满足学生所需 , 没有必要另外上马一套“人脸支付”系统 。 二是 , 学校列举了“人脸支付”的种种好处 , 例如避免学生丢失饭卡、家长可管理学生消费、节省排队充卡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等 , 但细细推敲 , 这些理由其实都站不住脚 。
学生丢失饭卡只是极为个别情况 , 而且饭卡是实名的 , 补办很方便;没有“人脸支付” , 家长也大多是每月给孩子固定生活费 , 这已经是很好的消费管理了;至于节省排队充卡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 除了新生报到等特殊情况 , 学生充卡不可能是扎堆进行的 , 这个问题也没有必要夸大 。
一句话:“人脸支付”带来的学生福利的提升 , 实在是乏善可陈 , 必要性有待论证 , 但隐藏的风险却恐怕并未那么容易控制 。
虽然学校信誓旦旦说 , 采集的人脸信息上传相关平台后 , 会得到妥善管理 。 但是这些后台管理对外界、对家长而言 , 是不可触摸、不可知的 , 没人能保障最终这些人脸信息的流向 。 作为公民最重要的生物识别信息 , 人脸信息一旦被盗取或滥用 , 其后果将是任何人都无法承担的 。
因此 , 在中学推行“人脸支付” , 还是先等等吧 。 就算“人脸支付”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和安全 , 学校也不该是那个“身先士卒”的检验者 。 政府部门面对网友的投诉 , 理当高度重视 , 查一查背后是否有商业利益的驱动 , 绝不能让校园成为人脸识别畅行无阻的试验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