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再次开讲,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王亚平又讲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
课堂的最后,还特别进行了“天地连线”,网友们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抛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3名航天员一一作答 。这些问答,充满奇思妙想 。
“我有没有机会成为一名能在太空中做实验的科学家呢?”有人问 。
王亚平的授课搭档叶光富鼓励大家,“随着空间站的建成,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来开展科学实验,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提交到空间站来,然后在地面上远程操作 。”
太空授课,“天地互动”,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 。正如王楠给王亚平信的结尾写道:“或许一直以来,您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您早已成了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 。未来我会继续以您为榜样,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微小却坚定的力量 。”
团结协作,共谱航天乐章
奇妙无比的太空授课,背后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 。看似普通不过的实验,在太空操作起来可能也很费思量 。
人在失重环境下连站稳都很难,何况还要开展授课、实验和拍摄?为了完美呈现,王亚平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携手,在地面进行了200多个小时的训练,做足了功课 。
“就拿水球实验来说,动作轻了重了、水量多了少了,都可能导致水膜破裂 。我们就一遍一遍地练;再比如‘冰雪’实验,状态很不稳定,一不小心它就会结晶 。”王亚平说,“每次实验失败后,我都会和队友们认真查找原因,分析对策,找出窍门,做好预案 。”
“天宫课堂”每持续一秒,天宫一号就在太空移动了7800米,王亚平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横跨了好几十公里 。如何保证40多分钟空中课堂不间断天地传输、每一帧画面清晰稳定,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王亚平介绍,她和专家团队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制定了几十种预案,确保万无一失,以达到最佳效果 。
王亚平说:“太空授课是航天大协作的缩影!从设计实验内容到准备教案,从研制教具到天地协同配合,每个环节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努力 。”
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从容 。正是这种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激励航天人攻坚克难,让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一次又一次突破 。
一堂太空科普课,背后的科技支撑十分强大,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宽敞明亮的“天宫课堂”、流畅的天地双向互动……相比2013年在天宫一号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天宫课堂”是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内进行,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 。一个个细节见证着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 。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在太空课堂上的这句结束语,深深扎根在热爱航天、崇尚科学的孩子心中,接力传承,共同谱写中国航天事业的动人乐章 。
这些年,王亚平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 。王亚平动情地说:“我愿永远做一名孩子们心中的‘太空教师’,尽我所能,为孩子们打开神秘太空的大门,带着我们共同的梦想,在科学的世界里自在遨游,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3日 06 版)
- 30个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五个科学小知识大全简单
- 科技创新作品 一等奖 一等奖科技创新小发明作品
- 生活小窍门作文200字三年级
- 小知识文案素材 知识的文案
- 生活宝典广播稿300字左右 关于生活的广播稿300个字数
- 养生小知识简短 养生知识大全集100条简短版
- 日常生活中的常识 日常生活知识大全
- 燕子吃小米吗
- 一天一夜是几个小时
- 小红书怎么分销别人的商品?怎么开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