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图片加文字 生活小知识大全图片加文字内容简单( 二 )


如果明确我的存在一定有价值,当然不应该是得过且过碌碌无为,那去追寻社会普遍认可的高学历,人缘(社交),稳定的工作岗位怎么看都有点活在别人的价值中了,如果能够轻松得到那便是再好不过,所以焦点应该在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痛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是选择放弃还是咬牙坚持呢,写到这脑海突然蹦出的想法是事物的价值不仅仅对于人,如果是选择的话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的,在做出选择时是在当时情景下的权衡,至少在选择的那一刻,某个选项是优于另一个的,事后可能会后悔,但是我们应该不必纠结选了那个,选完后实践带来的收获便是其“价值” 。有时候做了“错”事,这种思想并不是告诉我们怎么做都是“对”的,而是学会看淡,我知道这很难,但这好像是走出因过去不“成熟”犯了些错误唯一的办法了 。
对于名家的观点,印象最清楚的便是白马非马,第一感觉便是诡辩,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尝试用数学思维去看待,白马不是马,那么红马也不是马,所有颜色去并集便是有颜色的马就不是马了,逆否命题成立,马是没有颜色的,着显然违背常理,当前计算机程序是极其依赖逻辑语言的,如果把这样的思考方式作为常态是否会不利于融入当前世界呢?到这里我有点疑惑名家存在的意义了,查阅相关资料有一种说法是“借此为人们打开更为宽阔的思路,使人们开始关注生活,反思常识,进而改善思维方法 。”对于这个解答我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多的感悟了,唯一能做的是放在心里,在生活中发现,偶然经历的某件事,脑海突然闪出“我知道为什么要说白马不是马了!”
突然起来的疫情使得教学计划被打乱,课堂转为播放王德峰教授中西方文化差别,感触很深对世界的看法也有了些许变化 。知识点不全面,就凭印象简单温习一些吧 。首先是《金刚经》中三句义“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肯定否定再肯定,对经典语句理解在于感悟的过程,外界告诉我的是“破除实体观念,在佛看来这世界都是缘起,缘聚则起,缘散则尽,缘起性空 。世界上任何事物是各种因素由缘而汇聚所成,缘有尽时,缘尽了则事物自然消散不必过于执着于眼前的像会永存,认识到终有一天它会散去,但要活在当下,在当下要活的了了分明,把握好现在的每一刹那 。过去的不要留恋,未来的不要憧憬,尽力把握好当下 。”
可我真的能活动这么豁达吗,至少接触不少人,也没有给我这种感受,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充满诱惑,元素众多的世界,很感谢多年的自己挺过了考试的压力来到了川大,也有许多人放弃了这条路,常常回想如果放弃了会怎么样,今后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不能执着追求下去会后悔吗,但当我把这一切看作缘,不去纠结,眼前的路似乎明了了,如今唯一清楚的记得小学毕业同学写给我的同学录是“人海茫茫,你我相见是一种缘分,你我分别也是本分,愿彼此都能有精彩的人生”现在看来十二岁的年纪就有这样的感悟,可比我成功不少呀 。
同时还提到在英文中是无法翻译缘分的,这一点还是保持怀疑态度,老师的解释是destiny或者fate这一类偏向命运,很明显感受到是无论距离多远,依旧能够紧紧相系,少了些蓦然回首的惊喜,要用occasion偶然吧又不是偶然,我们有缘,那就说明总会相遇,inevitable必然的话同理,都有些不合适,本人英文水平也不高,如果能发现,至少目前不会是我,似乎是想强调母语对一个的影响,没有从小在那个语境下生活,再高的翻译水平也没用 。到这我又联系到佛教思想对中国语言的影响,以前没有注意过心心相印,缘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对于大部分词语,虽不明出处,但只要说中文,这份文化就不会流传,只要还有人相信缘分,那么佛教就在人心,顿时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同时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困惑也解决了,每个人都有佛性,即使是罪孽深重,双手沾满鲜血,但是若能唤醒佛性,放下屠刀,也变成了佛,佛不是宙斯般的神,是一个个普通人提高精神境界达到的 。哪里有佛,每一个在你面前听你讲佛的人便是佛 。再回到英语能不能翻译出缘分,我想能够翻译出来的一定是充分了解中国历史,文学,哲学,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亲临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这几点缺一不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