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发现广播稿 走进科学广播稿300字左右


网上曾经有一个关于“儿时常见,但现在很少见的东西”的讨论,在众多的答案中,我发现有报刊亭这个字眼 。的确,曾经伫立在街边的绿色亭子,不知不觉就消失了,那些铺天盖地的报纸杂志也不见了踪影 。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路口或者公交车站旁常常伫立着一个封闭的小亭子,绿色的漆皮,明亮的玻璃窗,窗口内外摆满了各种杂志、报纸,大多数路过的人都会驻足停留,买上一份报纸,在等车或者闲暇时阅读,那时候家家都买报纸,报纸种类繁多,老少皆宜,小时候连买来的果仁都是报纸包装的,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时上公共厕所,蹲坑时人手一份报纸,翻来覆去地看,等到看完所有的版面,“大官”也就做完了,起身走人,好几次我的腿脚都蹲麻木了 。
【科学大发现广播稿 走进科学广播稿300字左右】报纸盛行,报刊亭功不可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文化传播的桥梁,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大众精神食粮 。在知识荒漠中走来的人们非常渴望了解世界,知晓天下,在书籍还很稀缺的时代,报纸、杂志满足了人们读书的热情,丰富着人们业余的时间 。没有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代,人们闲暇时光乐于读书看报 。
记得那时候最为畅销的报纸是《天津广播电视报”》,因为有电视剧情介绍和节目播出时间表而喜闻乐见,母亲每周都买 。听说从1982年更名后至今仍在印刷发行,真是超长待机 。父亲则喜欢买《参考消息》,我记得其中“考”字很特殊,还模仿着写过,所以记忆尤深,后来才得知这个“考”字来自于“鲁迅”先生的手迹 。这份报纸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有国内国际新闻,还有很多奇闻逸事,分为军事瞭望、经济广角、时事纵横等16个版块,内容涵盖体育、文教、科学等各个领域,为我打开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参考消息》在2021年改版升级后,更是推出了全新的数字版 。
我最爱看的报纸叫《红领巾报》,是专属于儿童的报纸 。里面有科学知识、童话故事、还有新闻动态,适合初中以下的孩子 。我学习好看的文章,制做成剪报,一本本积累起来,闲暇时拿出来一读再读,从此我爱上了创作,并开始练笔 。从报纸上得知投稿的地址,我试着将童话故事《黑熊贝贝》寄出,没想到居然发表了,还收到了50元稿费,兴奋的我睡不着觉,那一年我十三岁 。
报刊亭不光卖报纸还卖各种杂志 。我最早读的杂志叫《读者文摘》,后来又改名为《读者》,里面内容丰富多彩,分为社会之窗、人世间、杂谈随想、奇闻轶事等多个栏目 。读过的文章不乏深度,常常能引起我的回味和思考 。尤其是杂志每期的封面,清新自然,超脱世俗,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自然或人物图片,总会让我想起一句话“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如今我仍关注着《读者》的电子报纸 。
《故事会》则是我到现在仍在看的杂志 。32开小小薄薄的一本,每月一刊,没有赘述,开篇就讲故事 。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各种背景各色人物,大到皇帝小到乞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反转再反转的结局弄得我头脑发懵 。每个故事都在说一个道理,每个人物都充满传奇,民间的故事经文字源源不断地讲出来,常常让我惊讶于人间的江湖世故,还有那些遥远的未曾到过的地方,原来发生着如此繁复错综的事件,“嬉笑怒骂间皆成文章”其实吸引我的不止是故事的结局,还有故事本身的人物内心 。
闺女受我的影响也买过很多杂志,所投的稿件还曾经刊登在《男生女生》杂志上,让我很是欣慰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远离了报纸,连带街边的报刊亭也逐渐消失殆尽了 。偶而在公交车站旁看到一个报刊亭,待兴冲冲地走近才发现已经变身成小商亭,主卖饮料、冷食,“兼营”着不多的报刊,这个场景使我失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