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保障消费者权益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合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于1月21日举办“平台互联互通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 信息与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专家与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公共政策专家在会上展开直接交流对话 , 围绕互联互通的难点问题 , 从信息、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不同视角和维度展开深度研讨 。
 会上 ,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开表示 , 平台互联互通议题形成的背景 , 是整个互联网业态在“开放”和“控制”间的演化和平衡 。
 回顾互联网发展历史 , 整个过程是不断打破原有组织结构并让更多人参与的“开放”过程 , 必然与之伴随的则是一定程度的冲突和混乱 。 这时 , 平台作为新的“控制”形态 , 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 , 其重要性也因此体现出来 。 但这种控制也会逐步加强 , 产生各种网络“圈地运动”现象 。
 在贾开看来 , 如何理解互联互通 ,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实际上也就是如何解决“开放”与“控制”间的动态平衡问题 。 在当前的改革讨论中 , 我们可能忽略了技术路线的多重可能性 。
 他提到 ,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近几年提到的“Solid”技术路线就是一种反思 。 现在的平台垄断、内容深度伪造、隐私侵犯等问题 , 很大程度上源于万维网设计初始缺陷这一根本性问题 。 当时万维网只重视了开放性 , 通过“单向链接”的方式 , 不用信息源做任何的回应和许可即可以与其他资源链接在一起 , 这也因此导致了数据和应用的深度绑定 , 也就是账号与平台的深度绑定 , 而每个账号的数据在不同互联网公司都形成了一个“数据竖井” 。 今天的互联网商业生态是在这个技术前提和技术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 平台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垄断的势力和能力都由此而来 。
 由此 , 我们的改革路径可能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在现有的技术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讨论政策规制问题 , 另一种思路是修正当时的万维网设计并发展出新的技术路线 。 蒂姆·伯纳斯·李就提出 , 可以把程序和数据分离开;斯坦福的福山则提出不同的技术框架 , 在数据和应用间要加一个“中间层(middle layer)” , 过滤或者按照用户需求处理数据 , 处理后的数据再流通到平台上 。 这些技术路线都有一个共同核心 , 是要打破数据和平台、数据和应用之间的紧密耦合的关系 , 在底层做到互联互通 。
【贾开:互联网在“开放”和“控制”之间的平衡,需要关注新的技术路线】”这些新技术路线是否会成功 , 我们当前仍然不得而知 , 我们也不知道新的技术路线是否会带来新的治理问题 。 但它们至少提醒我们 , “互联互通”的改革 , 需要在更高层面上解放思想 , 不应受到现有技术条件或技术环境的约束与限制 , 而这样可能才能兼顾发展与治理的平衡 。 “贾开总结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