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气候是影响植树造林的重要自然因子 , 关系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成本 。 在需求牵引下 , 气象部门开展植树造林适宜期气象预报 , 综合预报未来适宜植树的墒情、热量及地区、时间等 , 助力降低植树成本 。
热量条件与水分条件是树木种植所需要的关键因素 。 在热量条件方面 , 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指标显示 , 大多暖温带树种(国槐、杨树、桃树等)需要旬平均气温达到5℃左右;亚热带树种(樟树、榕树、马尾松等)需要旬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热带树种需要旬平均气温达到15℃左右 。 据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的指标 , 植树造林日最低气温需稳定在5℃以上 。
每年春季 , 随着气温升高 , 我国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植树造林时期 , 需要特别关注春季气温回升情况 。 可以通过近10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 , 未来10到20天的气温预报 , 确定适宜树木栽种的气温指标 , 预测植树造林适宜地区、适宜时间 , 避开降温时段 , 做好防冻措施 。
植树绿化离不开充足的水分条件 。 可以通过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逐日了解土壤蓄墒情况 , 通过全国逐日降水监测、全国未来10至30日降水预报 , 充分掌握植树前、植树期间、植树后的降水情况 , 以及灌溉时的水源保障情况 。
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需久久为功
展望未来 , 如何挖掘气候资源 , 应对气候变化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答题 。
围绕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 , 首先要挖掘气候资源 , 增加清洁能源 。 除了加大风能、太阳能的利用外 , 还可加快生物质能利用和水能利用气象服务技术研究;加强牧草种植、植树造林、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技术研究 。 在减少碳排放方面 , 可加强绿色建筑气候资源利用、节能办公气象服务、低碳出行气象服务技术研究等 。
其次 , 要加强气象影响评估和预估 , 促进碳中和绿色发展 。 加大生态系统气象影响评估 , 实现包括湿地、城市等生态系统固碳的气象影响评估 , 加强气象灾害对固碳的影响评估预测技术研发 , 助力碳管理;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固碳的影响研究 , 加强气候变化对碳影响的评估预估 , 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 另外 , 要从尊重自然的角度进行土地开发利用 , 开展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 , 保障生态安全 , 促进绿色发展 。
例如 , 在植树造林适宜期气象预报方面 , 加强“适地+适时+适树”的植树适宜期气象预报 , 促进绿化高质量发展 , 扩大植树规模 , 优化植树结构 , 加强节水灌溉预报 。 建立乡土树种数据库和气象指标库 , 确定每种树种的气候适宜种植区 , 评价每种树种遭受气象灾害的风险 , 研究适宜造林气象预报模型 , 建立植树造林适宜期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和国省植树造林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
【助力生态固碳,气象监测能有何作为?】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