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知识简短摘抄 科普知识内容短一点怎么写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
有人说,我们迈入了终生学习的时代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出科普的旺盛需求 。不久前,《“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公布,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6项将重点实施的任务,为科普事业勾勒出一张蓝图 。好的科普到底“长”啥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科学小知识简短摘抄 科普知识内容短一点怎么写

文章插图
回望这些年,与互联网的融合碰撞,深刻改变了科普的传播方式和生态 。从网络专栏到个人公众号,从短视频到直播,一台手机、一个平台、一个账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转身便成为科普达人,通达成千上万的网民 。科普创造者多起来,科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 。不难发现,一些科普受欢迎的共性在于,他们都以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知识,让科普变得生动有趣 。70多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被网友亲切地称呼她为“吴姥姥” 。她用竹扫帚、大铁锅、气球等物品,展示深奥的科学原理,收获了百万粉丝关注;中科院物理所团队结合社会热点开聊,设计巧妙的小实验“正经玩”,把科普做“出圈” 。“科学原来如此可爱”“看完也想当科学家”,网友的心声背后,是一颗颗科学好奇心的苏醒 。
让科普变得有趣,不仅是表达方式的变化,更是科普传播理念的转型 。从公众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我想说什么,摒弃过去以我为主的灌输和说教,以平等的视角做知识分享、经验共享,让高质量的科普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这是互联网时代“好”科普的基本特征 。科普,传递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 。有趣,也是培育科学思维的要求使然 。从日常生活入手解答疑问,增加科普的趣味性,才能吸引更多青少年主动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枯燥的公式、复杂的推演,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
科学小知识简短摘抄 科普知识内容短一点怎么写

文章插图
数字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 。科普更便利的另一面,则是内容的纷繁复杂,也为形形色色“科学流言”提供了更多渠道 。一些看上去就不靠谱的“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可曾记得,网络上谣传的“打针西瓜”,导致一些地方的优质农产品滞销;有的“民间偏方”,让一些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 。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既要精准辟谣,也要主动出击,以权威声音补位,构建起抵御“科学流言”的有效屏障 。
信息爆炸,高质量的内容尤为珍贵,科普创造同样如此 。让权威的、有料的声音及时抵达更多人,不只是提高“科学流言”的免疫力,更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业人士的及时答疑释惑,帮助人们理性认识病毒,为科学防疫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前,从保障好舌尖上的食品安全,到推广防灾减灾方法,再到解析“双碳”、5G、干细胞等社会热点,都需要更加有料的科普来助力 。
让更多人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是科普的题中应有之一 。对我们这么一个幅员辽阔,发展水平高低不等的国家来说,好的科普既要面向大多数,也需在补短板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国科普资源加大了向农村、基层倾斜的力度 。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农村中学科技馆1112所 。1700多辆科普大篷车常年跑在田间地头,它们是校园里的小型“科技馆”,也是农田边的“流动技术服务站”,播撒下知识的种子,让科学梦想托起明天的希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